公院加價|42%受訪者支持調整 團體盼加幅少於一成及改善醫療費用減免

2024-06-23 15:00

公院加價|42%受訪者支持調整  團體盼加幅少於一成及改善醫療費用減免
公院加價|42%受訪者支持調整 團體盼加幅少於一成及改善醫療費用減免

醫務衞生局正檢討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有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向基層市民、基層長者及慢性病患進行調查,42%受訪者贊成調整公營醫療收費,惟53%受訪者表示僅能承受低於1成加幅。團體認為,公營醫療費用加幅應在1成內,又建議當局改善醫療費用減免制度,包括上調入息及資產限額至在職家庭津貼水平、統一減免限期為1年等。

16%受訪者醫療開支佔收入一成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表示,醫管局會於年底前提交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檢討建議。社區組織協會、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及老人權益聯盟,於今年4月24日至5月26日期間,以網上及實體問卷形式,訪問基層市民、慢性病患、基層長者等,了解他們對政府檢討公營醫療收費的意見,共收回229份有效問卷。

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就公營醫療調整收費,向基層市民、長者及慢性病患進行調查。蕭博禧攝
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就公營醫療調整收費,向基層市民、長者及慢性病患進行調查。蕭博禧攝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右)表示,政府應改善並加強宣傳醫療費用減免制度。蕭博禧攝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右)表示,政府應改善並加強宣傳醫療費用減免制度。蕭博禧攝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表示,醫管局會於年底前提交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檢討建議。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早前表示,醫管局會於年底前提交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檢討建議。
范鴻齡表示,收費檢討是恆常性每兩年進行一次。資料圖片
范鴻齡表示,收費檢討是恆常性每兩年進行一次。資料圖片
他強調,檢討非為增加收入,是利用調整收費令公幣用得其所。資料圖片
他強調,檢討非為增加收入,是利用調整收費令公幣用得其所。資料圖片
范鴻齡透露,冀將輕症收費與現時私家醫生、私家醫院的收費拉近。資料圖片
范鴻齡透露,冀將輕症收費與現時私家醫生、私家醫院的收費拉近。資料圖片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急診室收費擬提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資料圖片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急診室收費擬提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資料圖片

調查結果顯示,5.9%受訪者公立醫院服務開支多於1000元;非綜援受助人中,16%受訪者醫療總開支佔收入百分比10%或以上。團體指,數字反映少數受訪者醫療開支較大,有部份非綜援人士因醫療開支承受沉重經濟壓力。就公營醫療費用調整,57%受訪者不贊成,贊成的有42%;有53%受訪者表示只能承受少於1成的加幅,亦有18%受訪者表示已有收費豁免,不擔心調整。

64%市民不清楚申請減免資格

現時綜援受助人、75歲或以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等可獲豁免公營醫療服務收費,沒有領取上述社會福利的病人,每月家庭入息不超過其家庭人數的家庭住戶每月入息中位數的75%,亦可按機制申請醫療費用減免。調查顯示,64%受訪者不知悉沒有領取綜援的人士也可申請醫療費用減免。近4成受訪者不滿減免制度,主要不滿「申請程序繁瑣」、「醫療費用豁免制度宣傳不足」及「獲批減免有效期太短」。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基層市民及領取相殘津貼的受惠人,經常因收入較低及求診頻率較高,導致出現醫療開支佔收入比例較大的情況。他指,政府應改善並加強宣傳醫療費用減免制度,避免非領取綜援的病人「因病致貧」。

擬調升對次緊急非緊急收費

彭鴻昌亦提到,近四成受訪者到急症室求診原因是「認為遭遇緊急醫療需要」,反映大多病人認為自己有緊急需要,並非因收費便宜才到急症室。他認為,急診室收費加幅即使在1成以上,當局也可透過減免緊急病人收費以及豁免制度,確保有需要的基層市民不會因經濟因素不求診。

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今年1月表示,急診室收費檢討方向會「可加可減」,即最緊急的危殆及危急病人,收費可低於現水平的180元,次緊急及非緊急病人收費則提升至貼近家庭醫生水平。

記者 蕭博禧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