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食人菌」登革熱個案創新高 衞生防護中心籲暑假外遊市民預防

2024-06-19 21:56

外地「食人菌」登革熱個案創新高 衞生防護中心籲暑假外遊市民預防
外地「食人菌」登革熱個案創新高 衞生防護中心籲暑假外遊市民預防

暑假將至,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呼籲計劃外遊的市民,應注意目的地的傳染病情況。中心特別提醒市民外遊時應採取適當措施,預防近日有所上升的甲類鏈球菌感染(包括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及由蚊傳播的疾病。 

日本今年「食人菌」近千 超越去年全年 

其中,甲類鏈球菌(俗稱食人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在日本的個案自去年起有所上升。中心發言人表示,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資料,截至6月2日,當地今年全年錄得977宗個案,超越去年共941宗的最高紀錄,以及2019年至22年每年622至894宗的數字。此外,歐洲最少5個國家的侵入性甲類鏈球菌感染及猩紅熱個案亦有所上升。 

中心指日本今年「食人菌」個案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路透社資料圖片
中心指日本今年「食人菌」個案突破去年全年水平。路透社資料圖片
蚊傳播疾病包括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及寨卡病毒等。iStock示意圖
蚊傳播疾病包括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及寨卡病毒等。iStock示意圖
中心指包括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iStock示意圖
中心指包括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iStock示意圖
中心指包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iStock示意圖
中心指包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iStock示意圖
中心指包括東南亞多國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iStock示意圖
中心指包括東南亞多國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iStock示意圖

中心續指,任何人均有機會感染侵入性甲類鏈球菌疾病,但長者、幼童、有長期病患(如糖尿病)或免疫力低的人士可能有較高風險。皮膚有破損或近期曾受病毒感染(例如水痘、流感)者染疫風險亦較高。中心發言人提醒市民,外遊時應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衞生並適當處理傷口。外遊人士亦應經常保持雙手清潔、避免與他人共用個人物品,以及到人多擠迫的地方時應佩戴外科口罩。 

東南亞美洲登革熱顯著增加 

另外,中心指根據世衞的最新監測數據,部分亞洲地方(例如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和美洲地區(例如巴西、阿根廷、秘魯和哥倫比亞)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錄得的登革熱個案顯著增加。美洲地區共錄得超過800萬宗個案,創歷史新高。 

中心發言人重申,市民外遊必須做足防蚊措施,如要前往蚊傳播疾病流行的地區,可考慮在出發前最少六個星期諮詢醫生進行風險評估。市民回港後如出現發燒、呼吸道感染病徵、紅疹或疼痛腫脹,應盡快諮詢醫生,並告訴醫生最近曾到過的地方。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