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開辦不足半年 慘見「一人包船」 將軍澳街渡觸礁 倡拓離島遊覓出路

2024-06-18 09:30

來往將軍澳南至西灣河的街渡服務,開辦不足半年已調配班次節流。
來往將軍澳南至西灣河的街渡服務,開辦不足半年已調配班次節流。

來往將軍澳南至西灣河的街渡服務,自今年1月底開始營運,惟乘客數目持續下降,開辦不足半年已調配班次節流。本報記者實地視察,發現街渡在假日有大量市民攜同愛犬捧場,但閒日乘客稀少,只需出動細船,更不時出現「1人包船」的情況。有區議員盼航線能延伸至康城或灣仔,甚至轉抵東龍島作旅遊航線。惟轉型並不容易,有船公司指,旅遊航線同樣受北上熱潮重創,生意大減,守業甚艱難,望政府施予援手,發展離島旅遊與街渡水路合作,達至雙贏。

適逢上周一端午節,記者下午前往將軍澳南梯台視察,不乏一家大小提早15分鐘排隊等候登船,更有一行12人的非華裔家庭「組團」出海(見表),6班航班合共有近200人乘船,加上9隻「毛孩」,熱鬧非常。有街坊分享,早已聽聞有街渡過海,特意跟家人於假日試搭,感覺近20分鐘的體驗「不錯」,算是另類的「親親龍舟水」,開心過節。

上周一端午節,不乏一家大小提早排隊等候街渡「出海」。
上周一端午節,不乏一家大小提早排隊等候街渡「出海」。

胡先生一家3口相約親戚到將軍澳飲茶,刻意從柴灣轉乘小巴到西灣河,再提早半小時在碼頭等候。他指,如果不用遷就船期,所需時間跟乘巴士直達港島相差無幾,但乘搭街渡主要為體驗情懷,「市區好少可乘船,假期有時間都會再搭。」攜愛犬到西灣河的童小姐稱,已經第4次帶小狗乘搭街渡到港島區行山,儘管犬隻乘船同樣收取成人正價(16.8元),但票價已較其他交通工具便宜,物有所值。

船艙有冷氣開放,座位寛敝。
船艙有冷氣開放,座位寛敝。

平日轉用細船省成本

及後,記者於上周三平日再到現場,發現船公司轉用細船接載乘客,早上7時半由西灣河開至將軍澳的航班只有3名客人,除了1名外傭帶小女孩上學以外,餘下1人是學校教師。該教師指,以往都是乘搭地鐵上班,但其居所較近西灣河碼頭,加上航行時間跟鐵路差不多,故自開辦以來已經每日「搭返工、放工」,直言閒日早上一直少乘客。此外,多達4班航班出現「1人包船」的情況,包括黃昏開往西灣河的尾班船,該乘客是入境處職員,因位於將軍澳的新總部正式投入服務,上周開始乘街渡下班回家。

閒日早上7時半由西灣河開至將軍澳的航班只有3名客人。
閒日早上7時半由西灣河開至將軍澳的航班只有3名客人。

駕駛船隻逾30年、船家鄭氏夫婦指,營運初期確有不少人慕名來觀光嘗新,「1月底至農曆新年期間,假日全都客滿,有幾次加班出動兩艘船,共載近130人都不夠坐。」但他們直言,熱潮過後,市民便不再當作日常交通工具乘塔,近來生意更是虧蝕,即使端午節全日載逾400人,仍然未能「維皮」。鄭生指,細船最多可坐45人,大船則約90人,兩者航行1日的油費分別約1300元及2700元,以成人票價16.8元計算,即周一至周五要載78人、假日要載155人才能「打個和」。惟他續說,航線服務長者居多,票價減半,對支撐營運沒有太大幫助。

鄭先生補充,調動班次是為了減少人手和薪金支出,直言尾班船曾零載客,「羊毛出在羊身上,如果有客人就不用調動班次了。」

船公司於閒日轉用細船接載乘客。
船公司於閒日轉用細船接載乘客。

翻查西貢區區議會文件,有議員指出,區內居民過去多依靠陸路進出將軍澳一帶,但隨跨灣大橋落成,加上將軍澳沿海的獨特地理位置,應有不少水上商機。會上提到,區內居民希望開辦相關新航線,亦有渡輪公司有興趣經營,建議運輸署把握契機,訂立固定航線供承辦商投標。有議員和議指,跨灣大橋會成為區內一大景點,吸引市民「打卡」,希望運輸署能及早規管渡輪及增加發牌,令更多市民受惠。

議員倡調配時間增中途站

西貢區區議員張展鵬指,曾得悉因街渡容納空間不足,令「單車團」需分開乘搭2艘渡輪。另一區議員張美雄強調,一直希望街渡「先落戶、後調整」,舉出3大建議盼紓緩船公司的營運困難,包括增設中途落客點、延長營運時間及轉型開設旅遊康樂路線。他舉例,西灣河以私人住宅為主,若能增設中環、灣仔等中途站,更能吸引上班人士乘搭,而現時閒日尾班船在6點前開出,未能迎合一般上班族的下班時間,也錯過跨灣大橋在每晚7時到翌日早上5時亮燈,「延後開船或能吸引市民轉乘街渡觀光。」他補充,若可轉抵東龍島等熱門旅遊地點,預期街渡在假日會甚受歡迎。

翻查運輸署網站,全港有17條提供固定班次的街渡渡輪服務航線,當中只有2條在市區經營的「街坊線」,其餘逾85%都是接駁離島或郊遊景點的「康樂線」。香港仔來往鴨脷洲的航次,與將軍澳、西灣河航線同為「街坊線」,前者可以穿梭避風塘,加上船程約4分鐘,成人票價僅2.5元,也成功吸引不少旅客前去乘搭。

將軍澳能否轉型走旅遊路線,有船家坦言,即使將軍澳街渡可以欣賞跨灣大橋夜景,也會經過鯉魚門三家村舊石礦場遺址,船隻景觀開揚的座位較少,亦不容許乘客在甲板「打卡」,故對旅客的吸引力不大。

有街坊特意從柴灣到西灣河,轉乘街渡前往將軍澳,感受情懷。
有街坊特意從柴灣到西灣河,轉乘街渡前往將軍澳,感受情懷。

業界:受北上熱潮重創

有船公司指,旅遊航線同樣受北上熱潮重創,生意大減。現時周末來往東龍島的街渡有兩條航線,分別從西灣河及鯉魚門三家村出發,疫下許多市民前往島上露營及玩空中飛索,但排隊購票的空前盛況不再復見。據了解,現時往來東龍島和西灣河的航線,假日每天平均約有100至200人次乘船,對比疫情高峰期每日逾500至600人次,客量大不如前。

經營該航線的「梁記街渡」,其負責人梁先生直言要「捱」,「以前有內地旅客登島露營,也有本地客,如受政府資助的長者本地遊旅行團等,現在靜到不得了。」他期望,政府能施以援手,發展離島旅遊與街渡進行水路合作,達至雙贏。

運輸署回覆指,在審核街渡渡輪服務的申請時,會考慮建議服務有否合適的停靠點及設施(如公眾碼頭或登岸梯級等)、乘客需求、服務性質(如旅遊或康樂、方便居民出行)、是否有其他可替代的公共交通工具,及對現有或已計劃的公共運輸服務的影響等。

署方續指,一直密切留意「將軍澳(南)至西灣河」街渡航線的服務,該航線5月每日的平均客量約160人,較3月時下跌約近50%,周末及假日的客量較平日高,平均客量約為280人。為更有效地運用資源,署方批准營辦商於今年6月8日起調整服務的營運時間,會繼續與營辦商留意服務的運作情況及客量變化,適時進一步檢視安排。

船主鄭先生指,近來生意虧蝕,即使端午節全日載逾400人,仍然未能「維皮」。
船主鄭先生指,近來生意虧蝕,即使端午節全日載逾400人,仍然未能「維皮」。

上落客點偏僻 須增指示牌及推廣

有街坊認為,來往將軍澳及西灣河的街渡上落客點與市中心有一段距離,有必要增加指示牌及推廣,吸引更多人試搭街渡。

來往西灣河和東龍島的街渡,上落客點同樣位於筲箕灣避風塘碼頭,鄰近的巴士總站及愛秩序灣海濱花園,皆有多個清晰指示牌,惟來往將軍澳和西灣河的街渡,卻只有1個指示牌。有首次乘坐街渡的市民分享,在筲箕灣東大街方向前來,走遍海濱花園逾5個公眾梯台也尋覓不果,最終因為見到東龍島街渡的指示牌,才猜測將軍澳街渡在同樣位置,成功上船。另有將軍澳街坊指,住所鄰近港鐵站,如非必要也不會在烈日之下走遠路前往碼頭乘船,但深信總有居於碼頭附近的市民能受惠,認為有關部門可以多作推廣。

上周三視察當日,有來自上海的旅客當日路過將軍澳碼頭,得知有街渡服務,臨時乘搭到港島繼續行程。船家鄭先生直言,過去4個月不乏街坊和旅客為體驗街渡而乘船,有些家長本來帶小孩在海濱長廊嬉戲,看到街渡靠岸,就決定乘街渡「來回」體驗,「他們去到西灣河不上岸,直接付兩程船費回程。」他笑言,碼頭上落客點與市中心有距離,希望有更多人知道開辦了街渡,前來乘搭。

來往將軍澳和西灣河的街渡,在西灣河碼頭只有1個指示牌。
來往將軍澳和西灣河的街渡,在西灣河碼頭只有1個指示牌。

疫後生意慘淡 新船無用武之地

除了難以轉型成旅遊路線,有街渡營辦商過去曾因壞船被逼削減班次,無奈疫後生意慘淡,新購入的船隻無用武之地。

據了解,根據街渡渡輪服務牌照的條款,持牌人必須調派以其名義登記,並獲海事處處長發牌批准作相關用途的船隻提供街渡服務。兩年前,「梁記街渡」於復活節連假前夕壞船,只餘下一艘船行走來往西灣河及東龍島的航線,遂臨時借來另一艘非在其名下,但符合海事處規例的街渡加班,最終因為違規,需要繳付政府補貼的船費,得不償失。

事隔兩年,負責人梁先生坦言,該次事件後斥資購入新船,希望船務更有彈性。他指,載100人的雙體船每艘需要近400萬元,對比之下,街渡的木船較便宜,價格約為每艘100萬元。然而,他慨歎,香港開關後客群盡失,最終新船無用武之地,維護成本高也是一大挑戰,政府規定船隻每2年「大檢」,每艘木船約需15萬元,即使想購買新船,也未能透過運輸署的船隻資助計劃取得資助,守業甚艱難。

有業內人士期盼,北上及外遊熱潮會在1年內平穩,香港街渡行業能熬過難關,重新迎來離島遊旅客而復甦。

記者:仇凱瑭

實習記者:黃筠婷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