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郭志堅|長短腳成因與測量方法

2024-06-12 07:00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發現,逾9成拗柴人士同時患骶髂關節錯位,出現不同程度的長短腳,導致下肢多個關節因長期受壓不均而發炎。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研究發現,逾9成拗柴人士同時患骶髂關節錯位,出現不同程度的長短腳,導致下肢多個關節因長期受壓不均而發炎。

上期提過長短腳可以產生很多身體健康問題,有研究指出,每1,000位左右腳長度差距超過2公分的個案,便有一人以上會有生活起居影響問題。

結構上兩腿長度相等的「外觀性」或稱「功能性」長短腳,多是由於:一,某些病情令左右肌力不平𧗾,一側疲弱肌力不足,例如中風病者或小兒麻痺病者;二,脊椎骨盆結構問題如脊椎側彎或骨盆傾斜或左右不對稱;第三,姿勢問題如單腳扁平足,單八字腳,單膝過分外彎或內旋,或者雙側都有問題但一側比另側嚴重。以上問題同樣能引致身體傾向一側,盤骨下墜,行走時出現一腳高一腳低的功能性或簡稱為「姿勢式」的長短腳。

甚至美態問題如單邊頭髮過長蓋着同側眼,為了開放雙眼視野,令頭頸側向同側,形成補償性脊椎側彎,很容易形成「長短腳」的行路姿態,但其實以上病患的雙腿結構長度是相等的。

「結構上」的長短腳,真正的左右腿長不相等,例如先天性發育問題引致的左右腿長不等、發育性單側髖關節脫臼、兒童期生長骨中心的生長板因受傷而延慢甚致停止生長、或關節創傷治療不當的關節攣縮(Contracture of joint),骨折後瘉合長度縮短問題等,都可能使腿長不相同,形成真正的結構性長短腳。

臨床上測量長短腳,多以下肢指定參考點之間的距離作為比較,例如從骨盆的前上髂棘(ASIS)、髕骨中心點和內踝等三點,可測量出下肢,大腿和小腿的長度,但多以ASIS至內踝定為臨床上的腿長數據,這些測量方法可能出現誤差,所以建議測3次再取平均數,或多位醫師分別量度,小心盤骨和膝部不放鬆或卧床位置不適,盤骨左右發育不全影響ASIS水平線位置而產生誤數。

另有測量方法如:肚臍到踝部內踝的距離作為比較。或選用腳墊塊來墊高短腿,令盤骨呈水平時,腳墊塊的厚度便是兩腿不等長的差距。也可利用X光拍片檢查,可以更清楚定點的位置,但X光片是二維的平面投影,人體是三維的結構,如下肢有內旋,肌肉不放鬆等,也會令其有誤差。郭志堅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