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病人數據加密處理及去識別化 資料禁離港 2026年有望開放予藥廠等使用

2024-06-11 06:15

香港基因組計劃已成功搜集近4000TB數據,等同逾3萬部128GB的iPhone 15容量,資料保密性尤為重要。香港基因組中心營運主管(生物信息事務)于浩聰指,病人數據已去識別化及加密處理,抹去姓名、性別、聯絡方式等記認,僅以代號識別;而利用數據進行研究及分析,亦需經授權及雙重認證,更不會允許「任睇成個數據庫及取走數據。」他解釋,研究人員需通過「數據研究平台」,向中心申請取得研究項目相關數據,經審批後可在指定醫院或VPN網絡登入,且只可取走研究結果,而非原始數據。

不能取走原始數據

鍾侃言形容,平台如同「一個廚房」,研究人員可將人工智能等工具帶進平台,以「烹調」中心為其準備好的基因數據,完成研究後只帶走「菜餚」。對美國近日限制中俄等取用其國民基因資料,會否影響中心未來部署,鍾指因本港資料不會離開平台,料可規避各地的法律及地緣政治風險。羅思偉強調,資料是在參與者知情同意下搜集,事前經遺傳輔導員進行40至60分鐘講解,明言「不會將資料送出香港。」而平台擬在今年下半年開放予大學等合作伙伴使用,預計2026、2027年開放予藥廠等機構使用。

香港基因組計劃目標在明年內搜集4至5萬人數據,未來更擬擴大至50萬人。(歐樂年攝)
香港基因組計劃目標在明年內搜集4至5萬人數據,未來更擬擴大至50萬人。(歐樂年攝)
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笑言,未來5年工作亦是繼續「擴大數據庫」。(歐樂年攝)
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笑言,未來5年工作亦是繼續「擴大數據庫」。(歐樂年攝)
計劃處理數據均會去識別化,抹去病人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資料,僅留代號作識別。(歐樂年攝)
計劃處理數據均會去識別化,抹去病人姓名、性別、出生日期等資料,僅留代號作識別。(歐樂年攝)
病人樣本抵達後,科研人員會在監控鏡頭下解鎖樣本箱,並以單向流程運送,避免出現污染。(歐樂年攝)
病人樣本抵達後,科研人員會在監控鏡頭下解鎖樣本箱,並以單向流程運送,避免出現污染。(歐樂年攝)
左起: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中心首席醫務及科學總監鐘侃言、營運主管(生物信息事務)于浩聰。
左起:香港基因組中心行政總裁羅思偉、中心首席醫務及科學總監鐘侃言、營運主管(生物信息事務)于浩聰。

未來擬向藥廠徵費

羅思偉坦言,中心「最值錢的是數據庫」,未來擬向使用的藥廠徵收費用,以達可持續運作,「收費模式會參照海外數據庫,仍是非常初步的草擬階段。」羅又透露,因中心內有全港首個經國際認證的基因測序實驗室,有藥廠亦表示有興趣委託中心代為分析基因樣本。鍾侃言補充,因本港數據庫齊備華人基因,亦可用以評估藥物成效、副作用風險,及藥廠在歐洲進行的臨床研究等數據是否能套用至華人等,「運用的範圍不少。」 

---

由即日起至6月20日,只要參加「市民對特區政府滿意度調查」問卷,即有機會贏取Panasonic護髮風筒、Casetify充電器、大家樂$50餐飲券等豐富禮品。即點擊https://bit.ly/4csd4qL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