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主婦心口痛送院翌日亡 死因庭裁定死於自然 病因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

2024-06-06 11:26

死因庭裁定潘玉玲死於自然,潘夫孫智聰(中)稱能夠理解,但希望醫護要汲取經驗,切莫將判斷合理化。左一為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王仁昌攝
死因庭裁定潘玉玲死於自然,潘夫孫智聰(中)稱能夠理解,但希望醫護要汲取經驗,切莫將判斷合理化。左一為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王仁昌攝

57歲家庭主婦於2021年12月因胸口痛入院,翌日離世;丈夫到達醫院時,得悉死者住院期間沒有接駁心臟監察儀器。死因庭就事件召開研訊,裁判官林希維今裁定死者死於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死亡結論為死於自然,另向醫管提出3項相關建議。

死因庭向醫管局提3建議

林官考慮過專家證供、家屬和醫管局的陳詞,今向醫管局提出3項建議:當病人表示胸口痛、延伸至背痛時,醫生應該提高警覺及考慮是否主動脈剝離,醫生亦應比對病人過去的胸腔X光片,以確定病人縱膈腔有否擴大;如果懷疑病人患心臟病,應接駁心臟監察儀器,並每4小時檢查心電圖及抽血檢驗心臟酵素;醫生應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快見病人。

祈家屬藉研訊得知死者病發至離世間情況

林官裁決後,向家屬致以慰問,指事件不幸,惟死者情況並不符合法律定義下的「死於不幸」,而是因為本身疾病導致離世。林官稱明白「傷痛喺度……始終仍然會喺度」,但希望家屬透過死因研訊,對死者由病發到離世之間發生的事情更加清楚。

官望醫學發展更快診斷疾病

林官又指,希望鼓勵或勸勉家屬「心裏面要常存一分平安」、「平安嘅心非常重要」,並希望家屬將法庭的安慰及慰問帶給其他認識死者的人。林官另提到,希望醫學繼續發展,可以盡快達到快速診斷出主動脈剝離的程度,指雖然此疾病罕見,但在死因庭處理的次數一定不少,家屬亦因為病人短時間內離世而產生很多疑問,林官認為可以理解。

死者丈夫感難過但能理解裁決

死者丈夫孫智聰在法院外受訪時,被問到裁決結果,孫稱理解法庭裁決,但在於家屬角度,當然會覺得是不幸。孫又表示「呢幾日係好辛苦」,因為想起太太由病發起少於24小時便離世,而庭上聽到有些甚麼地方,他認為可以改善或做到不夠好,「裏面係有啲情緒……都幾難過」。孫續指事情已經過去,太太亦已離世,他和女兒抱著一個心態,就是希望可以減低相同情況對其他家庭的傷害性。

望透過事件祝福他人

當被問到有甚麼想對太太說,孫眼泛淚光,稱「好愛佢」,透露太太樂於助人、常做義工,安息禮拜有400多人出席,稱太太是「一個好好嘅人」、「係一個好媽媽、好太太、好女兒、好媳婦……」,又指明白太太「好有心」,所以他和女兒有共同想法,希望透過這次事件「都可以祝福到人」。

醫管局與前線醫護應汲取經驗勿將判斷合理化

孫亦表示,庭上聽到法官指主動脈剝離此疾病罕見,他亦理解法官所指「難於察覺、易於致命」,但死因庭亦處理過不少這類案件,醫管局和前線醫護從中有否汲取經驗,更擔心的是因為疾病罕見而令一些判斷變得「合理化」或「可接受化」,不希望情況再「惡性循環下去」。孫又指即使疾病罕見、百分比不高,「但對於一個家庭嚟講,傷害係百分百」。

死者潘玉玲,於2021年12月4日下午送往瑪嘉烈醫院,翌日清晨6時許被發現失去心跳,醫護搶救45分鐘及注射11枝強心針,惟最終不治;經法醫解剖,發現死因是主動脈剝離帶心包積血。死因庭早前傳召9名證人,當中兩人為心臟科專家證人,均指主動脈剝離罕見及難以診斷,如未能適時發現,死亡率非高。

案件編號:CCDI-1063/2021
法庭記者:王仁昌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