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胸痛入院亡 專家稱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可引發「災難性」併發症 官明裁決

2024-06-05 14:10

死者丈夫孫智聰。吳艷玲攝
死者丈夫孫智聰。吳艷玲攝

57歲婦人於2021年12月因胸口痛入院,翌日不治;法醫指死因是主動脈剝離致心包積血。事件死因研訊今續,法庭傳召專家證人、心臟科醫生范瑜茵,范供稱主動脈剝離如果沒有即時診斷及得到治療,可引發「災難性」的併發症及死亡率很高,但因為病徵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相似,故難以診斷。裁判官林希維押後至明早裁決。

醫生:急性主動脈剝離死亡率高

死者潘玉玲,於2021年12月4日下午因胸口痛送院,被安排入住內科病房,至翌日清晨6時許失去呼吸脈搏,經搶救後不治。死者丈夫孫智聰稱到達醫院時,得知死者住院期間沒有接駁心臟監察儀器。

專家證人、心臟科醫生范瑜茵今供稱,急性主動脈剝離是嚴重和罕見的疾病,可引發「災難性」的併發症;在歐美,每10萬人只有3至6人患上,如果沒有得到診斷和適切治療,兩成人未送院便身亡,百分之25的人會在6小時內身亡,一半人會在24小時內身亡,3分之2人在一星期內身亡。

如急症室有心臟科醫生或有不同結果

范稱主動脈剝離難以診斷,很多初期病徵與其他常見疾病脗合,例如心臟病發、血栓塞、急性心衰竭及中風等,由於病徵相似及多變,所以醫生的高度懷疑很重要,而雖然無病徵的情況罕見,但有時病徵會消失或轉移到其他部位;這次事件的死者在急症室有報稱胸口痛,但在內科病房卻沒有。

林官引述專家證供,指主動脈剝離難以察覺、易於致命,如果純粹病人報稱胸口痛便電腦掃描亦不合理,問范有何意見。范指如果病人有胸口痛、延伸至背部,醫生應考慮主動脈剝離的可能性。惟林官指出,當時急症室醫生並非沒有考慮,但死者左右手血壓差異及縱膈腔數據未達到標準,是否只能要求醫生提高警覺。范稱如果急症室有心臟科醫生在場,可能結果會不同,但難以就電腦掃描設立一個準則。

縱膈腔受不同因素影響難有準則

家屬提到,死者縱膈腔寬7.5厘米,未達到8厘米,所以急症室醫生沒有考慮主動脈撕裂的可能性,而昨天另一心臟科專家供稱亞洲女性的縱膈腔超出6厘米便屬異常,問范數據是否須修訂。范稱縱膈腔受不同因素影響,難以有一個準則,醫學有時「真係一個藝術」、「唔係一條formula寫出嚟」。

案件編號:CCDI-1063/2021
法庭記者:王仁昌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