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加薪|局方指財政狀況不容許跟足淨指標 公務員表現應予肯定 工會指劃一加未必公平

2024-06-05 10:06

楊何蓓茵重申公務員劃一加薪3%行會必須考慮六大因素。資料圖片
楊何蓓茵重申公務員劃一加薪3%行會必須考慮六大因素。資料圖片

行政會議通過公務員加薪方案,高、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3%,低於薪酬趨勢淨指標,追溯至今年4月1日生效;當局今日再聽取職方意見,才決定最終加幅。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今早(5日)在電台節目上重申,公務員劃一加薪3%,主要考慮是整個薪酬調整機制,行會必須考慮六大因素,包括包括經濟增長、生活費用、政府財政、薪酬趨勢淨指標、職方期望以及公務員士氣。

她表明目前財政狀況,不可能跟足淨指標水平,但當局希望維持士氣之餘,可以讓大家做得更好,又認為現時公務員的整體表現應該獲認可。

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3%。資料圖片
中、低層公務員劃一加薪3%。資料圖片
高中低公務員劃一加薪3%。資料圖片
高中低公務員劃一加薪3%。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正努力招聘公務員。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正努力招聘公務員。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正面對公務員流失及招聘難的問題。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正面對公務員流失及招聘難的問題。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正面對公務員流失及招聘難的問題。資料圖片
政府近年正面對公務員流失及招聘難的問題。資料圖片
馮傳宗指繼續與局方商討加幅。資料圖片
馮傳宗指繼續與局方商討加幅。資料圖片

楊何蓓茵指,在六大因素內都看到一些細節,如生活費用變動在去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上升,生活費用是上升,物價貴了,經濟有實質增長,所以看到整體香港狀況整體的整個社會收入是好了,所以都是一些比較有利因素,但亦都要看整個政府財政狀況,去年財赤有錄得1,002億元,未來亦會面對赤字,所以要審慎理財原則,既可認可公務工作及維持士氣,亦可考慮到政府財政狀況等,因此劃一加幅是合適的。

相信可見未來空缺情況會好轉

她又稱,過去31年中有18年是低層跟隨中層加幅,總體而言不會與私人市場相若工作相差太遠。楊何蓓茵其後在發文指,低層公務員在「低跟中」的做法下,比起跟從淨指標加薪,在這18年來累計加幅增加了15%。楊何蓓茵續指,在過去一年嚴格控制編制增長下,現時公務員空缺率約10%,即約2萬人。而過去一年整體編制少了約2,000個,公務員工作量無減少之餘反而增加了很多工作,包括拼經濟、民生改進、應對緊急事故,以及去年區議會選舉協助落力宣傳等,公務員朝政府目標工作,去年交出的成績大家都認可。

同時,楊何蓓茵不太擔心劃一加薪會持續影響招聘及令公務員的生活匱乏,局方現時正加強招聘工作,包括擴大公務員招聘至大學三年級學生有條件取錄,亦有到內地向大學生宣傳,相信可見未來的空缺情況會好轉。她又說,若加幅超越負擔能力,會令機構財政狀況差的話,這不是好的做法。公務員除了薪金之外,服務社會是一種滿足感及使命感,當然薪酬的全盤考慮中,不能與私人機構相差太遠,讓公務員有分享社會經濟成果,亦不會忽略薪酬的吸引。

相關新聞:公務員加薪|消息:行政會議通過公務員劃一加薪3% 追溯至今年4月1日

馮傳宗:討論公務員加薪淪口水戰非好事

香港公務員總工會主席馮傳宗在同一節目上認為,劃一加薪對高、中、低層公務員是不公平,事實上這幾年與私人機構的差距拉大了很多,同事對此失望是可以理解。他指財赤並非這一兩年的事,當一但決定了之後就要觀察,這數字的決定對公務員招聘及留人才方面是否會有負面影響。

他稱,近年每次討論公務員年度加薪調整時都淪為口水戰,變成對公務員的負面批評的平台,認為並非好事,或可作出檢視實事求是,對症下藥更實際。他指重點是公務員的薪酬與私人機構差距不能太大,非純粹公務員本身的利益問題,這涉及整體公務員系統穩定性。

李方沖不認同是「逆市加薪」

香港高級公務員協會榮譽主席李方沖則指,公務員的薪酬要大致上要與私人機構相約,所以一直以來都是貼近薪酬趨勢,今次政府剛剛在中間落墨,都可以處理到生活成本上漲的問題,相信公務員都不會太過驚訝。他不認同這是「逆市加薪」,因為現時很多私人市場都對基層員工加薪搶人。

公務員事務局上午與4個公務員中央評議會的職方代表會面。華員會秘書長蔡冠龍會後表示,會上交談融洽,各自有充足時間表達意見。他指職方在會上表達,高、中、低層公務員都對加薪方案感到失望,尤其基層公務員原本預期會按薪酬趨勢淨指標加5.47%,最後加幅「打折」,與他們的期望有較大落差。蔡冠龍稱,完全明白政府面對較大赤財,要量入為出,但絕大部份基層公務員的頂薪點都只是2萬元,即使加薪5.47%,都只涉及數百元,認為當局不應純粹因財赤而壓低薪酬加幅。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