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5+1」平交學費恐夢碎 業界爆英校為求賺錢 照收國際生學費

2024-06-04 06:00

BNO「5+1」移英政策已實施4年,意味部份移英人士踏入第5年可獲永居資格,對於不少帶同15歲至17歲子女移英的香港家長而言,取得永居資格更代表可在入讀大學時繳付本地學生學費(Home Fee),以節省目前貴3倍、甚至4倍的學費支出;不過,有業內人士透露,如第一年已用國際生的身份入學,未來學年或仍需繳付國際生學費,因為大學都需要賺錢,假設第一年已收20至40萬港元學費,就希望「收到尾」,而且校方亦可表明「我出offer,只有國際生才收你,如果local rate你根本不夠分數入讀」。

BNO有永居權 讀大學可交Home Fee

英國負責高等教育的國務大臣Robert Halfon早前公佈有關新一年度的高等教育學生援助政策,當中特別提及以國際生學費入讀大學的新移民,若在課程中途獲得「永久居留身份」(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即所謂居英5年後取得的「永居權」),將可轉為繳付本地學生學費,而不需再像以往般繼續繳付較高昂的國際生學費。

國際生與本地生學費相差3倍

格蘭國會早前宣佈,連續3年通常居住在當地的BNO「5+1」簽證持有人,可享受學費豁免。
格蘭國會早前宣佈,連續3年通常居住在當地的BNO「5+1」簽證持有人,可享受學費豁免。
即使是有定居資格的英籍學生,由於本地高考競爭激烈,校方亦會明目張膽表示「這個成績,出不了offer,不過是國際生就會收」。
即使是有定居資格的英籍學生,由於本地高考競爭激烈,校方亦會明目張膽表示「這個成績,出不了offer,不過是國際生就會收」。
如要取得本地學生學費必需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要有永居身份及入讀大學前有3年時間定居英國。
如要取得本地學生學費必需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要有永居身份及入讀大學前有3年時間定居英國。
BNO取得永居資格更代表可在入讀大學時繳付本地學生學費(Home Fee),以節省目前貴3至4倍的學費支出。
BNO取得永居資格更代表可在入讀大學時繳付本地學生學費(Home Fee),以節省目前貴3至4倍的學費支出。
本地生學費是一年9,250英鎊(約92,111港元)。
本地生學費是一年9,250英鎊(約92,111港元)。

目前英國大學的本地生與國際生學費相差甚大,以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物理學士學位計,其本地生學費是一年9,250英鎊(約92,111港元),國際生學費則為3.75萬英鎊(約37.3萬港元),足足貴了3倍之多。若以醫科學位計,紐卡素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5年制課程的本地生學費,一年也是9,250英鎊,但國際生學生則是每年42,200英鎊(約42萬港元),相差更是4倍有多。

另外,蘇格蘭國會早前宣佈,連續3年通常居住在當地的BNO「5+1」簽證持有人,可享受學費豁免;而居於英國其他地方3年者,則可以本地生學費資格報讀當地大學。

英藉入學前定居至少3年

有不願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指出,如要取得本地學生學費必需滿足兩個條件,首先要有永居身份及入讀大學前有3年時間定居英國,即使本身已有居英權、甚至在英國出生擁有英國國籍的學生,如在入讀大學前3年離開英國,到其他歐洲國家定居,亦不享有本地大學學費的優惠。

若以BNO「5+1」簽證移英,在英國居住滿5年便會獲得永居身份,因此在新政策下應可即將轉為繳付本地學生學費。不過,他大潑冷水指,英國大學最少讀3年,大學第一年以國際生身份入學,大學都需要賺錢,假設一年可收20至40萬港元學費,就希望「收到尾」。

BNO「5+1」平交學費恐夢碎

他解釋指,原本以國際生身份入學的學生,若第二年拿到定居身份,在政策上可以轉為本地學費;不過,校方亦可表明「我出offer,只有國際生才收你,如果local rate你根本不夠分數入讀」,意思是校方開國際生配額是為了多賺一點。他又舉例,即使是有定居資格的英籍學生,由於本地高考競爭激烈,校方亦會明目張膽表示「這個成績,出不了offer,不過是國際生就會收」。

他又指,早前英國亦爆出一宗醜聞,英國羅素集團旗下15所大學,有中介招收成績較差、但願意支付額外費用買位的海外留學生;有大學本科學位課程的成績要求是A等,但成績只有C等的海外留學生,也可以通過額外付費而獲派入學名額,而中介則收取價值不菲的佣金。

他更直言,海外國際留學生成績很差,有錢就可以解決,而且「英國大部份學校都沒底線,而且食相衰,搞彎晒整個教育產業」。

---

【上車驗樓,星島搵專家幫你手!如果你有新盤驗樓、裝修分享,請即Email:[email protected]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