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5+1」平交学费恐梦碎 业界爆英校为求赚钱 照收国际生学费

2024-06-04 06:00

BNO「5+1」移英政策已实施4年,意味部份移英人士踏入第5年可获永居资格,对于不少带同15岁至17岁子女移英的香港家长而言,取得永居资格更代表可在入读大学时缴付本地学生学费(Home Fee),以节省目前贵3倍、甚至4倍的学费支出;不过,有业内人士透露,如第一年已用国际生的身份入学,未来学年或仍需缴付国际生学费,因为大学都需要赚钱,假设第一年已收20至40万港元学费,就希望「收到尾」,而且校方亦可表明「我出offer,只有国际生才收你,如果local rate你根本不够分数入读」。

BNO有永居权 读大学可交Home Fee

英国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大臣Robert Halfon早前公布有关新一年度的高等教育学生援助政策,当中特别提及以国际生学费入读大学的新移民,若在课程中途获得「永久居留身份」(Indefinite Leave to Remain,即所谓居英5年后取得的「永居权」),将可转为缴付本地学生学费,而不需再像以往般继续缴付较高昂的国际生学费。

国际生与本地生学费相差3倍

格兰国会早前宣布,连续3年通常居住在当地的BNO「5+1」签证持有人,可享受学费豁免。
格兰国会早前宣布,连续3年通常居住在当地的BNO「5+1」签证持有人,可享受学费豁免。
即使是有定居资格的英籍学生,由于本地高考竞争激烈,校方亦会明目张胆表示「这个成绩,出不了offer,不过是国际生就会收」。
即使是有定居资格的英籍学生,由于本地高考竞争激烈,校方亦会明目张胆表示「这个成绩,出不了offer,不过是国际生就会收」。
如要取得本地学生学费必需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永居身份及入读大学前有3年时间定居英国。
如要取得本地学生学费必需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永居身份及入读大学前有3年时间定居英国。
BNO取得永居资格更代表可在入读大学时缴付本地学生学费(Home Fee),以节省目前贵3至4倍的学费支出。
BNO取得永居资格更代表可在入读大学时缴付本地学生学费(Home Fee),以节省目前贵3至4倍的学费支出。
本地生学费是一年9,250英镑(约92,111港元)。
本地生学费是一年9,250英镑(约92,111港元)。

目前英国大学的本地生与国际生学费相差甚大,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物理学士学位计,其本地生学费是一年9,250英镑(约92,111港元),国际生学费则为3.75万英镑(约37.3万港元),足足贵了3倍之多。若以医科学位计,纽卡素大学(Newcastle University)5年制课程的本地生学费,一年也是9,250英镑,但国际生学生则是每年42,200英镑(约42万港元),相差更是4倍有多。

另外,苏格兰国会早前宣布,连续3年通常居住在当地的BNO「5+1」签证持有人,可享受学费豁免;而居于英国其他地方3年者,则可以本地生学费资格报读当地大学。

英藉入学前定居至少3年

有不愿透露身份的业内人士接受《星岛头条》访问时指出,如要取得本地学生学费必需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永居身份及入读大学前有3年时间定居英国,即使本身已有居英权、甚至在英国出生拥有英国国籍的学生,如在入读大学前3年离开英国,到其他欧洲国家定居,亦不享有本地大学学费的优惠。

若以BNO「5+1」签证移英,在英国居住满5年便会获得永居身份,因此在新政策下应可即将转为缴付本地学生学费。不过,他大泼冷水指,英国大学最少读3年,大学第一年以国际生身份入学,大学都需要赚钱,假设一年可收20至40万港元学费,就希望「收到尾」。

BNO「5+1」平交学费恐梦碎

他解释指,原本以国际生身份入学的学生,若第二年拿到定居身份,在政策上可以转为本地学费;不过,校方亦可表明「我出offer,只有国际生才收你,如果local rate你根本不够分数入读」,意思是校方开国际生配额是为了多赚一点。他又举例,即使是有定居资格的英籍学生,由于本地高考竞争激烈,校方亦会明目张胆表示「这个成绩,出不了offer,不过是国际生就会收」。

他又指,早前英国亦爆出一宗丑闻,英国罗素集团旗下15所大学,有中介招收成绩较差、但愿意支付额外费用买位的海外留学生;有大学本科学位课程的成绩要求是A等,但成绩只有C等的海外留学生,也可以通过额外付费而获派入学名额,而中介则收取价值不菲的佣金。

他更直言,海外国际留学生成绩很差,有钱就可以解决,而且「英国大部份学校都没底线,而且食相衰,搞弯晒整个教育产业」。

---

【上车验楼,星岛搵专家帮你手!如果你有新盘验楼、装修分享,请即Email:[email protected] 】

紧贴最新最快新闻资讯,请立即下载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应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