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工人心存僥倖釀危機 沙井意外頻現 守則培訓待完善

2024-05-29 08:00

勞工處正修訂密閉空間工作守則,勞工團體希望當局從多方面徹底完善守則。
勞工處正修訂密閉空間工作守則,勞工團體希望當局從多方面徹底完善守則。

釀成2人死亡的沙田源禾遊樂場沙井意外發生超過1個月,勞工處等仍在進行調查,惟針對近年發生多宗涉及沙井的密閉空間嚴重意外,勞工處正修訂相關工作守則。多個勞工團體及工會歡迎當局引入科技設施輔助的初步修訂,但希望當局全面檢討及加強安全設施,如擴闊沙井、增加上下游通風,以及加強急救訓練等。不過有安全顧問指,意外頻生的終極原因與工人仍抱「做了幾十年都無意外」的僥倖心態有關,促當局就密閉空間定義,並加強培訓,徹底完善密閉空間工作守則,保障工人性命安全。

過去3年,本港發生3宗涉及密閉空間的奪命意外,釀6人死亡,早於去年9月西九龍柯士甸道西地盤意外後,勞工處已着手修訂密閉空間工作守則。據知,今年初當局已完成修訂初稿,加入「安全工作系統」及「管理制度」章節,並引入科技產品,除規定承建商須記錄工人進出密閉空間時間,並於出入口拍攝,亦須按工程需要為工人提供隨身攝錄機等,而工人亦須配備隨身動態感應警報器,若不適暈倒,可及時通知召援。

過去3年,本港發生3宗涉及密閉空間的奪命意外,釀6人死亡。
過去3年,本港發生3宗涉及密閉空間的奪命意外,釀6人死亡。

對當局修訂守則之際,上月沙田再發生同類意外,香港建造業總工會安全顧問李光昇促當局重新審視修訂版的守則並「加辣」,他批評,當局早於2000年編訂的守則頗為粗疏,而早前修訂的章節亦欠技術指引,形容是「抓不到癢處」。他舉例,工人進入沙井工作,除要確保施工的沙井安全及通風,亦要預防有毒氣體如沼氣及硫化氫,可能由上游及下游的沙井湧入,認為守則應加入要求,施工期間應同時開啟上下游沙井蓋,並用抽風機確保空氣流通,保障沙井內工人安危。

參考內地開啟上下游沙井

李補充,其實內地及外國都有不同的密閉空間安全標準及指引,他以施工時開啟上下游沙井的做法,於內地早已實行,亦證實有效,強烈建議港府引入。對修訂版守則採用攝錄系統,他指除拍攝出入口,更應全程攝錄工人於沙井工作情況,包括施工前進行空氣測試等。同時他亦關注沙井內的照明情況,建議訂立最低照明亮度。

據現行法例,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的工人須具備「核准工人證明書」,事前承建商須委任合資格人士進行風險評估,並按評估制訂安全措施,如使用氣樽和安全吊帶。不過,李指有工人反映,現時沙井入口狹窄,背氣樽進入沙井十分麻煩,希望當局可於未來籌劃新發展區時採用較闊的沙井。他稱,沙井口若達800至900毫米闊,即使工人背着氣樽進入,仍有較充裕的空間。至於現時各區已安裝的沙井因較難改動,未來還需加強工人的安全培訓。

李光昇指現時的沙井出入口狹窄,工人背氣樽進入甚為不便,盼當局擴闊入口。
李光昇指現時的沙井出入口狹窄,工人背氣樽進入甚為不便,盼當局擴闊入口。

工業傷亡權益會總幹事蕭倩文則關注,於沙井等密閉空間工作屬高風險,認為當局須確立密閉空間工程呈報機制,讓當局知道全港正進行相關工程的地方。她續稱,機制下承辦商須呈交工程計劃書,當中包括工程內容、期限,並列出安全措施。她指,理解勞工處人手有限,難以巡查所有工程,而呈報機制的重點不是執法,而是讓工程於勞工處記錄在案,警惕承辦商認真執行,一旦發生意外,若揭發安全措施「有寫無做」,便可作出檢控。

地盤工會理事阿明則指,因應密閉空間工作風險極高,渠務署於2022年推出「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監督」,現時屬渠務處的密閉空間工務工程須按該指引施工。他稱,該指引嚴謹,訂明進入沙井的工人,須取得「渠務密閉空間核准資格」,地面則要有工地負責人、地盤監督人員、指定合資格人士、獨立檢查人員、承建商代表及候命人員的6個單位在場監督。不過有承辦商指,現時行內擁有「渠務密閉空間核准資格」的工人不多,加上培訓不足,令人手極度欠缺,憂影響工程進度。

有前線工人指,不少新人加入密閉空間工地清潔工行列,但因培訓不足,低估危險性。
有前線工人指,不少新人加入密閉空間工地清潔工行列,但因培訓不足,低估危險性。

工會倡呈交「風險評估」以便追究

阿明又指近年於私人密閉空間工地,常出現密閉空間核准工人兼任候命人員,但候命人員主要駐守地面,負責與沙井內工人聯絡溝通,以便發生事故即時救援,希望當局於修訂時列明不可由工人兼任。他又希望當局就密閉空間作出明確界定,因現時有工地負責人貪圖方便,將密閉空間列作一般工地。要堵塞漏洞,他希望守則加入要求工地負責人須呈交「風險評估」,列出評定為不屬密閉空間的原因,以便日後發生事故可作追究。他稱,一般認為電線井風險不高,但若內藏死老鼠或其他污物,亦可能因腐化產生硫化氫或沼氣,不能大意。

阿明又指,人手短缺下不少新人入行,有人於社交媒體散工群組招工,包括於密閉空間工地工作的清潔工,吸引不少跟車或送貨工人轉職,但該批「新人」欠缺培訓,往往低估密閉空間危險性,過去曾有人不知危險進入沙井撿拾物品而發生意外。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強調,從管理上,管工有責任守護工人性命,施工時要嚴格執行安全指令,如只准有認可資格人士才可進入沙井,有需要可在沙井貼警告字句,並要求工人進入沙井前要報告上司,即使獲批准,亦要經勘查確認沙井安全才可進入。

李光昇亦留意到,個別老師傅仍抱「做了幾十年都無意外」的僥倖心態「搏一搏」,更指由這些工人帶領新人,恐成為意外根源,認為要加強工人安全意識的培訓。他希望,當局認真考慮及採納上述建議,以完善密閉空間工作守則,避免同類事故重演。

勞工界指,工地要訂立嚴格守則,工人進入沙井前須經批准,並確認沙井安全。
勞工界指,工地要訂立嚴格守則,工人進入沙井前須經批准,並確認沙井安全。

新修訂守則加入多項監測元素

勞工處回覆指,計劃在本月內發出經修訂的《密閉空間工作的安全與健康工作守則》,會加入新元素,包括要求東主或承建商,於工作期間拍攝密閉空間出入口,監督工作人員有否執行和遵守安全措施;另新增評估相關工作是否屬地底喉管工作的考慮因素,加入詳細的密閉空間危險評估表格,以及加入密閉空間工作常見的有害氣體及空氣監測警報資料,以便作出預防。

另外,處方亦加強就密閉空間工作的執法行動,今年截至上月已進行12宗檢控,而2022年至2023年則共進行42宗檢控。

源禾路2意外毀4家庭 遺屬盼杜絕同類事故

距源禾遊樂場不遠的源禾路體育館外污水渠,2006年亦曾發生意外,有2名工人吸入有毒氣體死亡。連同上月2死事故,2宗意外毀了4個家庭,遺屬仍未走出喪親陰霾,惟盼同類事故不再發生。

上月意外中其中1名死者李凱威,生前與父親居於馬鞍山,工業傷亡權益會於事發後一直跟進李爸爸情況。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日前曾聯絡李爸爸,她引述對方指近日心情煩亂,對兒子發生意外一直未能釋懷,但希望當局吸取教訓,加強工人進入沙井等高危工地工作的安全守則及設施要求。蕭又稱,李爸爸最希望知道兒子為何會進入沙井,亦稱最難過是,至今連兒子死亡時間仍不知道,盼有人告知,解開心結。

上月意外身亡工人李凱威的父親至今仍未釋懷,盼知悉事故真相。
上月意外身亡工人李凱威的父親至今仍未釋懷,盼知悉事故真相。

至於2006年的意外,發生於當年7月31日晚,兩名工人黃強和張樹雄於源禾路體育館對開污水渠工作時暈倒,其後送院證實死亡。據知,兩死者遺下妻兒及高齡父母等至親,工權會其後亦作跟進。上月兩死意外發生後,蕭倩文聯絡上張樹雄的家屬,她稱事隔多年張的一對子女已長大成人,遺屬生活穩定,惟對方一直未走出心理陰影,每當得悉發生工業意外釀成人命傷亡都感到不快,亦對上月的沙井密閉空間意外痛心,衷心盼望工人注重安全,當局亦加大力度推動工業安全。

中小企缺資源添器材 議員:CITF可作支援

應用科技加強密閉空間工作安全事在必行,惟現時「痛點」是中小企欠缺資源添置器材,有議員指「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CITF)可作支援。

現時超過3000萬元的工務工程已全面應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惟私人工程採用智慧工地設施仍未普及,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振昇稱,中小型工程承辦商對採用科技有保留,除因欠缺資源,亦因公司人手有限,無餘力搜集產品資料,更擔心「買了後不懂使用」,需要再花錢請人教學培訓,增加營運成本。

林振昇呼籲中小型承辦商申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添置科技器材。
林振昇呼籲中小型承辦商申請「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添置科技器材。

他指,政府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應可提供協助,現時該基金除資助採購系統費用,亦包括因使用系統需提升的網絡容量、額外增聘維護人員、技術支援及採購支援等。因應中小型承辦商人手有限,他建議,政府協助收集常用的密閉空間科技產品資料,如售價及培訓費用,為業界提供套餐式計劃,方便中小企選擇採購。

港府於2018年成立10億元的「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至2022年至2023年《財政預算案》再注資12億元,至今年2月,基金已批出逾3700份申請,涉及11.5億元資助。對該基金撥款額已過半,他認為若業界能通過基金提升工業安全,希望日後政府能為基金「加碼」,讓更多中小型承辦商受惠。

記者:關英傑

------------------------------------------------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