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錯失黃金期仍有希望 港大研究:逾6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 3成人能恢復自理能力

2024-05-14 11:57

港大研究指中風逾六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三成人仍能恢復自理能力。脫芷晴攝
港大研究指中風逾六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三成人仍能恢復自理能力。脫芷晴攝

中風患者命懸一線,現時醫學界以「黃金6小時」為血管介入動脈取栓手術(取栓手術)為治療缺血性中風的標準。不過港大醫學院與瑪麗醫院合作進行為期逾5年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發病超過6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仍然有效,約36%人在手術後90天可獨立良好生活。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指,本港每年平均約有1.5萬宗中風新症,約3,000人死於中風,且有年輕化趨勢,發病年齡由過往超過60歲,下降至約40歲後半至50歲左右。他指,近8成患者屬缺血性,若血塊阻塞腦部大血管,每分鐘可致200萬個神經元死亡,取栓手術為現時最有效治療,惟因病發過久者腦出血風險或較大,故傳統上只允許中風時間「明確在6小時」內患者進行取栓。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左二)、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鄭璟暉(右二)、臨床醫學學院放射診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朱賢麟(右一)。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左二)、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鄭璟暉(右二)、臨床醫學學院放射診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朱賢麟(右一)。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灌豪。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鄭璟暉。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鄭璟暉。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與瑪麗醫院合作進行為期逾5年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發病超過6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仍然有效。脫芷晴攝
港大醫學院與瑪麗醫院合作進行為期逾5年研究發現,缺血性中風患者發病超過6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仍然有效。脫芷晴攝
港大研究指中風逾六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三成人仍能恢復自理能力。脫芷晴攝
港大研究指中風逾六小時後接受取栓手術,三成人仍能恢復自理能力。脫芷晴攝

配合影像掃描 治療黃金期由6小時擴大至24小時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鄭璟暉補充,不少患者中風初期不明顯,或屬「睡醒後中風」,即睡覺期間已中風,致無法確定中風時間,故瑪麗醫院在2018年起分析415宗中風後接受取栓手術個案,結果發現有55人為中風逾6小時患者,平均中風至接受取栓手術時間達9小時,1人更長達22小時,結果在術後9成人腦血管阻塞有滿意改善,36%人在90天後能獨立良好生活,對比傳統的15%更好,且無人增加嚴重併發症或死亡。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放射診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朱賢麟指,配合適當的影像掃描,能幫助醫生挑選取栓手術的受惠者,將治療黃金期由6小時擴大至24小時,曾有80歲老婦睡醒後中風,右邊身偏癱及說話困難,已不適合注射血栓溶解劑,但灌注影像掃描顯示仍有大面積可救治腦細胞,故安排作緊急取栓手術,術後90天毋須旁人協助已可正常生活;也有84歲老婦被家人發現有突發性左邊偏癱,後確診缺血性腦中風,因正服新型口服抗凝血劑,故不適宜注射血栓溶解劑,作緊急取栓後數日後已可回家,90天後可如常生活。

非所有中風患者需接受取栓手術

鄭璟暉指,今次研究結果可令醫護人員更放心在中風逾6小時者中進行篩選,「傳統上超過6小時未必考慮取栓,但研究看到中風在9小時內取栓後康復仍良好。」對挑選接受灌注影像掃描者標準會否改變,及是否會促使患者湧往瑪麗醫院求醫,鄭強調非所有中風患者需接受取栓手術,且全部急症醫院均有24小時靜脈注射的溶栓手術,至於能否作影像檢查需視乎醫院情況,但原則上仍期望病人能盡早求醫,冀巿民要留意中風初期病徵。

記者:脫芷晴

---     

《星島申訴王》推出全新項目「區區有申訴」,並增設「我要讚佢」欄目,現誠邀市民投稿讚揚身邊好人好事,共建更有愛社區。立即「我要讚佢」︰https://bit.ly/3uJ3yyF   

緊貼最新最快新聞資訊,請立即下載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Q29Vow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