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和蘇軾誰對?︱「英」最後一筆是點還是捺? 網友吵翻了

2024-04-12 11:20

這兩個「英」字,哪一個是「正」寫?
這兩個「英」字,哪一個是「正」寫?

「我剛一坐下來,就發現貴校(北大)水平很高,我的這個名字,到現在為止,只有你們寫這個『英』是寫對了,因為它(最後一筆)不是一捺,是一點。」

台灣前領導人馬英九這趟大陸尋根之旅備受各界關注,4月9日,他在北京大學交流時,拿起印有自己姓名的座位牌,當眾表示,北大把自己的名字寫對了。

馬英九認為「英」字最後一筆應是「點」。
馬英九認為「英」字最後一筆應是「點」。
北京大學的「馬英九」名牌。
北京大學的「馬英九」名牌。

馬英九的評語,在內地網友爭起了很大回響。

大家紛紛回憶,自己平時的「英」字到底是怎麼寫?這最後一筆究竟是「點」還是「捺」,結果爭得不可開交。還有家長在線求助,怕孩子考試寫錯字丟了分。還有細心的網友,找出了北宋文學家蘇東坡為寧波阿育王寺寫的《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銘》,證明蘇東坡也是「捺字黨」。

蘇軾《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銘》局部。
蘇軾《明州阿育王山廣利寺宸奎閣碑銘》局部。

內地的自媒體「潮新聞」記者找到了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高利與中國美術學院書法學院書法與篆刻系主任張愛國教授。希望有「專家解說」。

高老師說:「規範字是現代逐漸形成的概念。在古代,許多文字都存在異體的寫法。如果從我們教學的角度,參照現行的《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的標准,『英』字的部首是草字頭,下面一個『央』字。最規範的書寫,應該是一捺。」

新華字典中的「英」字。
新華字典中的「英」字。

但高老師也隨即補充說,在日常手寫的過程中,許多較早接觸過書法的同學,會將「短捺」和「長點」混用,從古至今以來,在人們的日常手寫習慣中,這種情況很常見。通常老師在閱卷或者批改作業的過程中,只要能清晰辨認字形,一般對兩種寫法都是認可的。

張愛國教授則表示,中國的漢字最初都是像形文字,大體上經歷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一路演變的過程。

「如果我們去看小篆的『英』字,它的底部是兩條對稱的弧線,沒有所謂『點』『捺』之分;而隸書的『英』字裡,末筆是一小短捺。我們今天書寫中的『點』,其實是漢字楷化後才出現的。」

小篆「英」字。
小篆「英」字。

張愛國告訴記者,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書法藝術,有其圓融的一面,任何一條線都是點的延伸,書法家在創作時往往會根據節奏感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字體,「單從書法的角度,我覺得蘇東坡對文字的見解毫無疑問是更深的,他知道『點』和『捺』可以融會貫通,才能做到隨心所欲,不加拘束。對漢字的書寫來說,當然兩種寫法都是可以的。」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