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觀察:年輕世代「斷親」加劇

2024-03-01 09:41

很多年輕人在春節後選擇「斷親」。
很多年輕人在春節後選擇「斷親」。

「一旦涉及成績怎麼樣、工資有多少,買沒買房、有沒有對象,感覺天就聊死了」,春節假期對國人來說本是闔家團圓的時刻,開年「斷親」話題卻一度登上熱搜,並持續引發熱議。越來越多的內地年輕世代在人口遷移過程中,正從物理與精神空間兩個維度走出鄉土。內地媒體形容,「『斷親』是我們正在經歷一場親情危機」。

「斷親」並非真的斷絕親戚關係,而是疏於、不屑於同親戚互動的一種現象。春節長假,大批年輕人在社交媒體吐槽,小時候盼着過節去親戚家熱鬧一番,現在走親面對各種無邊界提問只想逃離。「去哪家都要問下我在哪工作,掙多少錢,找對象了沒,對象掙多少錢?」剛參加工作2年的霖霖對筆者苦笑說,公司剛減了績效工資,每月只剩6000元基本工資,男友薪水也「拿不出手」,「本來壓力已經很大了,還要面對親戚們的『關心』,太累了,所以乾脆不走親。」她也稱,自己並非是跟親戚斷交,只是不想要「無效社交和所謂的善意」。

新春回家探親本是美事,但一些話題讓年輕人不得不「斷親」。
新春回家探親本是美事,但一些話題讓年輕人不得不「斷親」。

「斷親」是人口遷移、價值觀多元、生活壓力等時代變遷產物。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胡小武調查發現,「90後」特別是「00後」中「斷親」現象普遍,18歲以下受訪者63%沒事幾乎不與親戚聯繫,剩下37%也只是偶爾聯繫。

在華東政法大學文學教授杜素娟看來,新一代年輕人對個人權利自由要求更高,但家庭倫理文化仍停留在前幾代人的模式。而年輕人恰好是沒有話語權的,所以採用了「斷掉」這種悲壯方式。

新春回家探親本是美事,但一些話題讓年輕人不得不「斷親」。
新春回家探親本是美事,但一些話題讓年輕人不得不「斷親」。

 

胡小武指出,傳統社會一個家庭往往需要依靠家族互助謀取機會資源;現代社會文明、法治的進步以及個體經濟獨立自主,為年輕人「斷親」創造了客觀條件。未來「斷親」趨勢還將加劇。

駐北京記者 楊浚源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