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春瑩發圖對比中美外交官言論:哪一種外交哲學應當塑造我們的未來?

2024-02-29 15:10

華春瑩發圖對比中美外交官言論。
華春瑩發圖對比中美外交官言論。

近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有關中美競爭的「餐桌菜單論」引起很大爭議。連日來,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發言人華春瑩在社交媒體X平台(原推特平台)發布了多條內容,將中美最高外交官和中美大使的言論作對比,清晰明了地闡釋了中美兩國在外交哲學和胸懷格局上的雲泥之別,高下立判。

2月22日,華春瑩發布了一張對比圖,寫有兩位中美最高外交官的發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曾發表一段講話,指出:「多輸不是理性的選擇,共贏才是人類的未來。」

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前不久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為渲染中美競爭,發出這樣的言論:「在國際體系中,如果你不在餐桌上,你就會出現在菜單上。」

華春瑩發圖對比王毅和布林肯的言論。
華春瑩發圖對比王毅和布林肯的言論。

內地「觀察者網」表示,這並非布林肯第一次拿「餐桌和菜單」來類比中美關系,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前夕,布林肯曾警告美國:「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可能會在菜單上。我們現在在談判桌上,並將繼續保持在談判桌上」,「當我們後退一步,他們(中國)就前進一步。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華春瑩就此反問道:「2024年慕尼黑安全會議突顯了外交正站在十字路口,哪一種哲學應當塑造我們的未來?」

2月28日,華春瑩又發布了一張對比圖,寫有兩位中美大使的發言。

中國駐美大使謝鋒曾表示:「地球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而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卻宣稱:「我們(美國人)不想生活在一個由中國人主導的世界中。」

伯恩思這段話出現於2月25日伯恩斯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採訪,他聲稱美國面對的是一個比20世紀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蘇聯還要強大的競爭對手——中國。

華春瑩就此配文寫道:「身居同樣的位置,卻有不同的看法。」

華春瑩發圖對比中國駐美大使和美國駐華大使的言論。
華春瑩發圖對比中國駐美大使和美國駐華大使的言論。

2月29日,華春瑩再度貼出一篇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鏈接,內容是對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采訪。採訪中,當被問及有關美國對馬來西亞與中國關系的批評時,安瓦爾譴責了西方日益高漲的「恐華症」浪潮。

華春瑩轉發了馬來西亞總理談對華關係的言論。
華春瑩轉發了馬來西亞總理談對華關係的言論。

「為什麼我必須要選邊站?我不相信這種對於中國的強烈偏見,這是中國恐懼症(China-phobia)。」接受採訪時,安瓦爾質疑馬來西亞為什麼要依照美西方要求,「挑釁」自己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安瓦爾稱,馬來西亞尋求「在與美國保持良好穩定關系的同時,將中國視為重要盟友」。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