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全面採用BIM圖則 「搬字過紙」職位恐爆淘汰潮 業界求存須升呢
2024-02-29 08:00
為提高建造業的生產力,發展局在去年底公布《採用BIM擬備和呈交建築圖則的路線圖》,目標令業界在2029年達至全面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IM)製作和審批建築圖則,諮詢期將於今日結束。據了解,不少大型顧問公司及承建商早已密鑼緊鼓成立專責團隊,並提升招聘門檻,惟部分小型公司卻面對只有年輕員工懂得使用BIM的困境;坊間早年衍生單純「搬字過紙」的BIM職位,亦恐隨着官方提升要求而掀起淘汰潮。多位業界人士樂見政府再多走一步,推動行業自我增值,亦希望局方盡快公布細節,令業界能順利過渡。
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建築工程也要應用新技術達至數碼化,如採用建築信息模擬(BIM)創建三維模型,並建立資料庫涵蓋建築幾何結構、空間關係及地域性資訊等資料,以促進項目管理及跨專業合作,長遠亦有利規劃智慧城市。政府在2013年試行在工務工程項目應用BIM,及後於2018年,進一步要求顧問公司及承建商在預算3000萬元或以上的工務工程項目使用BIM。去年底,發展局正式公布《採用BIM擬備和呈交建築圖則的路線圖》,目標於2026年起,由政府和法定機構開始逐步推展採用BIM製作和審批建築圖則,並在2029年達至全面強制性要求呈交有關模型和以該技術生成的建築圖則予部門審批。
可應用於項目整個生命周期
香港土木及建築信息管理學會會長黃健指,轉用BIM與現時入則在工序上有明顯改變,使項目能從設計、施工到維護管理各階段集合到更多資料和互相協調,「在設計階段就能進行碰撞檢測、成本估算、施工模擬等工作,減少現場施工過程中的問題和修改,提高工程效率、質量和安全度。」他強調,BIM不只是模型,在整個樓宇及項目的生命周期都可應用。
綜合多位業內人士意見,業界已陸續作出相應部署,部分大型公司更有專責團隊,為日後BIM全面進場做好準備。俊和建築執行董事陸偉霖工程師指,該公司約10年前已成立BIM部門,現時約有20多名員工負責研究及應用相關技術,「以中央統籌的形式規劃,並安排BIM專員駐地盤協助施工。」陸補充,該公司有為工程師及工料測量師等提供內部培訓,亦有提高招聘門檻,「招募相關職位會留意求職者是否具備基礎BIM知識。」
相比之下,中小型企業轉用BIM面對不少挑戰。陸指,該些公司較多以單一項目為基礎使用BIM,未必做到中央管理,故在資源分配、應用甚至招攬相關技術員等方面也有難度。在小型建築師樓任職建築師助理的Thomas也分享,公司人手本來已不足應付日常工作,同事難以抽身學習新軟件,政策無疑加重原本已懂得用BIM的員工的工作量。他續說,其公司今年增加了內部進修津貼,但等同要在公餘時間自學,近期亦聽聞不少行家特意請假上課。
Thomas指,明白BIM是建築業以至整個市場的趨勢,而香港比其他地方「行得慢」,有必要以政策推動,但現時未有足夠配套和計劃去協助業界。他舉例,坊間課程林林總總,如建造業議會和香港建築師學會舉辦的相關課程,皆可申請持續進修基金,但長期供不應求,「有些課程的申請門檻需要有BIM使用經驗,一些從未接觸或有意接觸的行家就需要另謀門路。」
專家:須政策推動 提供配套計劃
過去由傳統手繪轉型至電子繪圖已經歷一次「改朝換代」,香港工程師學會專業認證小組成員梁志旋認為,現時轉用BIM的情況也相類似。他分享,由於現時屋宇署在審批建築圖則時不會細閱BIM模型,業界沿用舊有軟件生成圖則也可以「過關」,此舉令行業未有積極轉型,更衍生單純「搬字過紙」、專門製作BIM的職位,「他們只是照着圖紙輸入電腦製作模型,並不了解圖則細節。」香港建築信息模擬學會(HKIBIM)主席吳志威亦說,由於業界首要目標是成功「起樓」,不少業內人士把BIM當作輔助性質;當圖紙大幅度修改而模型又跟不上改動,團隊便更傾向使用圖紙。
僅1年經驗新人索價3萬月薪
梁志旋指,相關職位十分「吃香」,有些僅1年經驗的新人也索價3萬元月薪,惟他直言,當日後署方對BIM模型的要求有所提高,或會掀起這個「新行業」的淘汰潮,「將來『入機』的工作會越來越少,他們要提升專業知識,不然會被淘汰。」吳志威同意指,樂見政府進一步推動BIM,直言業界「不逼埋身不會動身」,「現時不是由零開始,行內推動BIM已有10年時間,《路線圖》只是最後通牒。」
針對兩年期限,各專家認為,相關部門要詳細說明日後需要呈交多精確的數據,令業界能順利過渡,如現時提交圖紙有既定規格,業界也要了解將來提交BIM的規範,不然會衍生亂象。有業內人士指,不同部門對圖則的要求有異,加上提交圖則和申請的系統也有不同的要求和設定,期望相關部門在過渡期內簡化系統,「劃一基本的交圖程序會更好。」
黃健認為,全面應用BIM的結果仍取決於市場發展和相關持份者的努力,但具備相關技能和知識對於個人和公司都有利。梁志旋則期望,更多從業員了解BIM的重要性後自我增值,令行業更上一層樓。
屋宇署指,已在2019年及2023年發出並上載有關指引至網站,供業界在使用BIM擬備圖則時參考,並接受BIM模型作為審批建築圖則的補充資料;過往已有私人發展項目採用BIM擬備和呈交圖則,並成功取得批准。署方會繼續與業界保持緊密溝通,進一步推動採用BIM準備和審批圖則的工作。
憂官方數據庫不勝負荷 業界促加強維護
有業內人士憂慮日後官方的「BIM數據庫」不勝負荷,甚或有資料外洩的隱憂,認為相關部門要積極更新系統及加強維護。
參考《路線圖》,BIM模型包含豐富的建築資產信息,有助設施管理人員規劃及保養建築設施,更可在樓宇系統和建築資產內嵌入物聯網設備和感測器,以收集即時數據。香港工程師學會專業認證小組成員梁志旋指,過去業界也會憂慮電腦性能不足以應付製作BIM的軟件,甚或要用指定軟件,但現時雲端及網上系統已廣泛應用,「基本文書電腦都足以應對,不需安裝軟件,登入網上系統也可以操作。」惟他續說,雲端或衍生私隱問題,如官方文件不能對外公開,要小心處理。
任職建築師助理的Thomas同意指,以現時政府的網絡系統計算,或未能承受日後全面採用BIM技術。他解釋,現時向房屋局獨立審查組(ICU)或城規會提交電子申請,都長期遇到未能連接網絡、系統出現問題或未能遞交圖則等問題,「申請帳戶交圖都花費一段時間,曾向部門求助以解決電腦技術問題,也要兩星期。」香港土木及建築信息管理學會會長黃健亦說,官方網絡系統的承受能力牽涉資料儲存和處理能力、網絡帶寬以及安全性等多個方面。他認為,有關部門或需要升級伺服器硬件、增強網絡基礎設施和提高資料安全標準等,以確保資訊可以順暢流通。
發展局回覆指,政府主要透過「政府建築信息模擬數據庫(BIM數據庫)」儲存全港工務工程項目的BIM數據,該數據庫由地政總署根據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所制定的保安政策及指引建立並維護,亦有既定機制定期進行系統維護和保安風險評估及審計;局方會適當地更新相關系統,以滿足日益增加的BIM數據量。
記者:仇凱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