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加班|「打工仔」下班後回覆工作短訊 法庭首認屬OT判老細賠3萬

2024-01-23 15:30

「打工仔」收工後回覆工作信息,認定為OT,獲賠3萬,是全國首例。
「打工仔」收工後回覆工作信息,認定為OT,獲賠3萬,是全國首例。

在今年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中,提到一宗利用微信等社交軟件工作牽出的「隱形加班」案件。

針對網絡時代「隱形加班」現象,法院將下班後利用微信付出實質性勞動依法認定為加班,保障了勞動者的「離線休息權」。該案成為全國首宗在裁判文書中明確「隱形加班」問題的案件。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發表工作報告。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寇昉發表工作報告。
打工仔周期性收工後回工作信息,是否屬加班? 路透社
打工仔周期性收工後回工作信息,是否屬加班? 路透社
「打工仔」收工後回覆工作信息,認定為OT獲賠3萬,成全國首宗案例。 路透社資料圖
「打工仔」收工後回覆工作信息,認定為OT獲賠3萬,成全國首宗案例。 路透社資料圖
法院指,下班時間及休息日利用社交媒體工作已經超出了簡單溝通的範疇,該工作內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點。 路透社資料圖
法院指,下班時間及休息日利用社交媒體工作已經超出了簡單溝通的範疇,該工作內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點。 路透社資料圖
該案判決以「提供工作實質性」原則和「佔用時間明顯性」原則作為對「隱形加班」問題的認定標準。
該案判決以「提供工作實質性」原則和「佔用時間明顯性」原則作為對「隱形加班」問題的認定標準。

該案中,「打工仔」李某起訴公司追討2019年12月21日至2020年12月11日的加班費。李某所主張的加班內容是其下班後,在微信或者釘釘等軟件中與客戶或者同事進行溝通交流付出的勞動。但公司卻認為,這不屬於加班。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李某在部分工作日下班時間及休息日利用社交媒體工作已經超出了簡單溝通的範疇,該工作內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點,有別於臨時性、偶發性的一般溝通,體現了用人單位管理用工的特點,應當認定構成加班,據此判決某公司向李某支付加班費3萬元(人民幣,下同)。

該案判決以「提供工作實質性」原則和「佔用時間明顯性」原則作為對「隱形加班」問題的認定標準,順應了數碼時代勞動形態的變化趨勢,切實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入選「新時代推動法治進程2023年度十大案件」候選案例。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