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科院研發機械人無線充電 大灣區市場潛力龐大

2024-01-22 16:45

機械人應用愈見普及,物流倉庫、智能工廠、商場清潔、餐廳送餐、公司派送文件均能派上用場,增加對充電儀器的需求。然而,目前有關機械人無線充電系統的研究和產品不多,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應科院)的研發團隊看準市場缺口,成功研製高效率、長距離的無線充電平台,並榮獲「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頒發「評審團嘉許金獎」和「日內瓦發明一等獎」。
 

港研究揚威國際

「智能非接觸式機械人充電」項目由應科院的科研團隊研發,可應用於智慧生產,有效提升成本效益和生產力。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表示,隨着5G、人工智能興起、智能化技術急速發展,社會各界無不對各種電子設備的續航力要求提升,無線充電也將成大勢所趨,特別是在大灣區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需求更加龐大。

應科院團隊於「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合共奪得10個獎項。
應科院團隊於「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合共奪得10個獎項。


目前,無線充電技術發展在低功率和高功率應用上已有相當成熟的標準和指引,但中功率的研究報告相對較少,主要是能量效率低和充電距離等問題仍有待解決。應科院的張俊杰博士及沈德諾就針對性地開展了為期22個月的智能非接觸式機械人充電(SCRC)方案項目,期望為業界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無線充電模式新突破

由於傳統無線充電技術不但充電距離短,而且必須在特定環境下進行,SCRC研究團隊嘗試通過自主研發的3D合成封裝技術和獨特的DFA控制系統,採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充電率最高可達1,000瓦及超過90%能量效率,充電距離可達10厘米,並可透過24×7全自動運作模式進入充電站充電,即使與平台有一定位置偏差,也可成功充電。這項研發令評審留下深刻印象,是以團隊於「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中同時獲得「評審團嘉許金獎」及「日內瓦發明一等獎」兩大獎項。

應科院團隊研發的嶄新方案成功提高中功率無線充電的充電功率、能量利用效率,延長充電距離及容許偏差。
應科院團隊研發的嶄新方案成功提高中功率無線充電的充電功率、能量利用效率,延長充電距離及容許偏差。


應科院全力支援團隊研發

今次「智能非接觸式機械人充電」項目獲獎,全因應科院為科研人員提供的支援。一直以來,應科院積極推動本地科研發展。以SCRC開發為例,由於產品採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推動系統,但半導體技術乃處於科技產業鏈的上游位置,應科院有見及此,特意為研究團隊提供第三代半導體電力與能源實驗室,加上應科院擁有來自不同技術領域的專家,能適時提供專業的意見和支持,都有助完善SCRC的技術開發。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左三)表示應科院會為科研團隊提供不同支援,全力推動本港科研發展。
應科院行政總裁葉成輝博士(左三)表示應科院會為科研團隊提供不同支援,全力推動本港科研發展。


事實上,2023年是應科院的豐收年。除在「亞洲創新發明展覽會」中囊括十個獎項外,應科院亦在「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34個獎項、更獲頒發Asia FinTech Awards 2023 in Singapore、IFTA金融科技大獎、BUSINESS GOVirtual Tech Awards、2023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私隱之友嘉許獎2023、亞洲最佳企業僱主獎等等。

對於屢獲殊榮,葉博士說:「應科院在高質量研究和科技創新方面表現優秀,全賴科研團隊努力不懈。作為香港最具規模的研發中心,我們全力支持科研團隊發揮創意研發更多智慧科技,繼續推廣本地科研成果,讓更多香港出色的科研項目落地應用,並透過知識技術轉移回饋社會。」

應科院在「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包括「特別創意大獎」合共34個獎項。
應科院在「第48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奪得包括「特別創意大獎」合共34個獎項。


全面保障知識產權和研發成果

應科院在支援團隊開發同時,亦肩負保障本地科研成果的使命。目前應科院的重點研發範疇包括:智慧城市、金融科技、新型工業化及智能製造、數碼健康科技、專用集成電路及元宇宙。截至2022/23年度,應科院已將超過1,400項技術轉讓給業界,並於中國內地、美國及其他國家獲授超過1,050項專利。

(資料由客戶提供)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