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大埔船灣4房屋項目將落成 專家倡建生活圈分散交通壓力

2024-01-03 08:00

大埔過渡性房屋項目「樂善村」快將落成入伙,有居民擔心汀角路的交通負荷過重。
大埔過渡性房屋項目「樂善村」快將落成入伙,有居民擔心汀角路的交通負荷過重。

港府近年積極推動房屋發展,興建過渡性房屋、以土地共享的形式增加公私營房屋供應等措施此起彼落,大埔船灣正是其中一個批出多個發展項目的區域;除了2個已動工的過渡性房屋項目,上月再多1宗發展申請獲政府原則性同意,預計為該區先後增加逾2500及4500人口。部分當區居民認為汀角路早已飽和,項目落成會令道路不勝負荷。有專家直言,過去有交通影響評估指,相關路段有足夠承載力,但數據未能完全反映實況,如汀角路實際上沒有分支、途中集合不同村落的車流等,故建議除了短期增加公共交通班次,長遠更要考慮塑造船灣生活圈,分散大埔市中心的交通壓力。

房屋發展要平衡新舊居民的利益,不少大埔船灣居民卻為該區的未來發展感到苦惱,皆因位於黃魚灘的過渡性房屋項目「樂善村」將於今年第1季落成入伙,正動工的另一項目「善樓」,亦預計在今年第2季竣工,屆時共約有2570名住戶遷入(見表)。

居民等車須「靈活變動」

不少市民早上繁忙時間在黃魚灘候車出市中心,多輛小巴早已滿座。
不少市民早上繁忙時間在黃魚灘候車出市中心,多輛小巴早已滿座。

 

記者在早上繁忙時間前往黃魚灘一帶視察,離「樂善村」最近的巴士站是「大埔三門仔路」,接近8時仍有10餘人正候車出市區。排首位的李先生指,上午8時後要15至20分鐘才有一班巴士,而大部分出市中心的小巴,早在到達黃魚灘前滿座,「(大美督)入面太多人等車,小巴來到都滿座或只餘下2至3個座位,已走了2班車。」他指,鄰近的詹屋村、沙欄村和李屋村,均依賴該車站候車出市區,「其實(該區)好大範圍都靠這個車站,或者要多走5分鐘到下一站,項目入伙後的交通負荷應該好大。」

另一候車市民坦言,等車要「靈活變動」,大家都有共識先排小巴隊,若然輪候期間有巴士就會一同「轉陣」上車,實行「一條隊排兩種車」。她指,每逢周末都有許多人到龍尾灘或大美督遊玩,汀角路已經十分繁忙,故相關發展對原居民有一定影響。

上述兩個過渡性房屋的營運年期為5年,預計約於2028年完成任務拆卸,惟發展項目接踵而來。發展局於上月公布多3宗土地共享先導計劃申請獲原則性同意,其中1宗選址正位於大埔露輝路及汀角路。翻查文件,2個路段會分別興建私人房屋及公營房屋,預計共可供近4600人居住,後者部分土地暫定於2027年開展平整工程。

未來將有4個房屋項目於船灣一帶落成。
未來將有4個房屋項目於船灣一帶落成。

 

參考大埔區議會文件,房屋局曾表示會「適時引入新服務或加強現有服務」以疏導交通。本報向運輸署和房屋局查詢後,獲後者綜合回覆指,「樂善村」現已進入最後的驗收階段,由於需按水務署的要求重複進行消防供水水質檢測,項目預計最快可於今個月開始陸續安排入伙;至於「善樓」工程正按原定時間表推展,預計可於今年第2季落成啟用。

然而,現時只有小巴營辦商「進智公交」落實接到入伙日期通知後,開始行駛新路線20G,在早上繁忙時間加開3輛小巴由黃魚灘出發,接載村民到大埔墟鐵路站。

多位交通專家直言,不少發展項目開展前會作交通影響評估,但數字往往未能反映實況。交通規劃師梁健思指,汀角路後段的兩線雙程路,雙向加起來的交通承載力約可容納1700車次,現時車流量僅佔當中60%至70%,數字上看起來足夠應對日後發展。

「公共運輸研究組」主席韓家謨也說,如按人口比例計算車流量,4個項目加起來每小時約多400至500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市區,大概只相當於20至30輛車,「看起來只有好少人,某程度上解釋到為何政府只加開一條小巴線就算數。」

大埔一系列編號「20」小巴再添一員,營辦商將加開「20G」新線。
大埔一系列編號「20」小巴再添一員,營辦商將加開「20G」新線。

專家:交通意外容易「塞死」

不過,梁健思直言,數據未有考量汀角路沒有「分支」、途中集合不同村落的車流等因素,而路段唯一出入口鄰近大埔工業邨,評估或未有顧及該處大型車輛進出所造成的延誤,「工程計算未必能夠完全反映問題。」

參考運輸署在「交通統計年報互動網站」上公布的數值,大貴街至大美督汀角路路段的「年平均每日交通流量」為28760架次,韓家謨直言屬「理想」水平,因為相近路段理應可承受約3.5萬至4萬架次的流量。但他指,現時發展側重大埔鄉郊,大埔市中心的道路或會超出負荷,「所有線道終點都是去大埔市中心,是大埔墟站癱瘓而非汀角路。」

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船灣選區有逾2.2萬人居住,4個項目加起來相等於增加逾30%人口。梁健思從居民角度出發,認為新增項目會對現有的交通服務加壓,「現時15分鐘一班車,是否足夠應對日後需求?」他續說,其中一個土地共享計劃為私人發展項目,或會增加私家車流量,即使現時汀角路的交通承載力仍未飽和,路段令船灣「自成一角」,一旦有交通意外便可致整個區域「塞死」,已非單純增加巴士或小巴班次能解決的問題。

另一方面,房屋局指,已按照「樂善村」項目的交通影響評估建議,擴展近比華利山別墅的巴士停車處,專責小組亦會繼續跟進汀角路近鳳園路交界處正在進行的優化工程。有不願具名的專家指,針對土地共享計劃,相關路口改善工程需時或以年計算,日後要留意由哪些部門跟進,以及工程時間表是否能趕及在屋苑落成前完成,否則也只是空談。

每逢假期皆有大量市民經汀角路前往大美督及龍尾泳灘。
每逢假期皆有大量市民經汀角路前往大美督及龍尾泳灘。
每逢假期皆有大量市民經汀角路前往大美督及龍尾泳灘。
每逢假期皆有大量市民經汀角路前往大美督及龍尾泳灘。

增公共交通班次只能救急

韓家謨認為,發展鄉郊前要做好事前準備,隨着船灣越來越多發展,相關部門也要盡早作出長遠規劃,「現時發展集中三門仔至汀角一帶,未來會否延伸至大美督?沿途一直加上去怎樣應對?」他指,只靠小巴、巴士加班只是「急救」,「它們未必有能力加班,如果發展逼近工業邨,邨內或許又要作出相應調節。」

針對道路容量,他認為相關部門要考慮建設居民的「生活圈」,例如在汀角沿路開設郵局、社區中心等,更可鼓勵銀行等私人企業加開分行,以消化部分社區基本服務,「如果日後居民仍然要出市中心才能解決日常所需,就無法疏導問題。」

居民憂增小巴線僅障眼法 實際無加強服務

對於只在繁忙時間加開一條小巴路線,有居民擔心,營運商會抽調其他原有路線的車輛行走新路線,實際並沒有加強服務。

去年9月有消息指,於大埔經營一系列編號「20」的小巴營運商「進智公交」,擬將開始行駛新的晨早路20G,由黃魚灘直達大埔墟鐵路站。翻查資料,路與其他「20」系小巴有所重疊,如來往洞梓及大埔墟站的20B及來往大美督及大埔墟站的20C,後者在繁忙時間更有特快班次。而20G的收費亦會跟20B「睇齊」,全程需付7.8元。

有大埔居民直言是「噩夢開始」,更憂慮所謂「加開」新路線,只是調派原本行駛20B或20C路線的小巴到20G,變相沒有增加班次。進智公交澄清,20G是以額外資源開通,「起碼加了3輛車,先在繁忙時間行駛20G,及後再強化20B班次,所以整體汀角路的服務會有所加強。」

有營運團體與運輸署及巴士公司協調後,為元朗同心村開設新巴士路線。
有營運團體與運輸署及巴士公司協調後,為元朗同心村開設新巴士路線。

「香港公共交通智庫」幹事陳迪遙指,相關過渡性項目只有幾千人口,不足以「養活」一條全日性巴士線,小巴或相對容易生存,但業界缺人手,故現時應以整個大美督為整體去計算及規劃。他以其他過渡性房屋舉例,巴士公司分別為元朗江夏圍村及同心村開設251C及69路線,但兩者的客量同樣差強人意,後者的居民多乘搭小巴到西鐵站轉乘鐵路。

他直言,現時交通工具營辦商為單一過渡性房屋項目增加或調配資源的誘因不大,要把黃魚灘項目,連同另一過渡項目及兩個土地共享計劃,整體地向營辦商協商,或更大機會成功加開交通服務,「不可只看黃魚灘,也要看周邊需求。」

記者:仇凱瑭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