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事故|車廂恐怖脫離網民猜測4大原因 專家這樣說......

2023-12-15 10:11

北京地鐵車廂恐怖分離事故,原因眾說紛紜。
北京地鐵車廂恐怖分離事故,原因眾說紛紜。

12月14日晚7時許,北京地鐵昌平線列車最後兩節與前車在西二旗至生命科學園區段發生車廂分離情況。北京地鐵官方微博通報稱,「昌平線因車輛故障,兩節車廂發生分離」。北京市交委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該事故已發現30餘人受傷,無人員死亡。

據《經濟觀察報》報道,有事故列車乘客描述,當晚7點前,其所在的列車車廂停了大概兩、三分鐘,隨後他自己感覺列車被追尾。這位乘客稱,「我們那節車廂跟最後那一節車廂也有點分離了,但是分離的車廂是後面那輛列車的一段車廂。」不過,官方通報尚未提到追尾事件。

相關新聞:
有片︱北京地鐵車廂恐怖分離 官方:最少30人受傷
北京地鐵事故|乘客敲碎車窗步行40分鐘出站 百人就醫最重傷情為骨折

據悉,北京地鐵昌平線始建於2009年,建設時的規劃是一條郊區地鐵線路。但隨著後來西二旗周邊成為國內互聯網公司的聚集地,這條線路常年處於較高人流量狀態。

據悉,昌平線為SFM13型列車的6B編組,屬於DC750V上觸式第三軌供電,定員1468人,運營速度為100km/h。

有傷者躺在車廂內。
有傷者躺在車廂內。
有傷者躺在車廂內。
有傷者躺在車廂內。
有網民形容有劫後餘生的感覺。
有網民形容有劫後餘生的感覺。
車廂損毀嚴重。
車廂損毀嚴重。
車廂損毀嚴重。
車廂損毀嚴重。
網民指自己雙腳不由自主地抖震。
網民指自己雙腳不由自主地抖震。
網民憶述事發的情況。
網民憶述事發的情況。
網上流傳疑似傷者的相片。
網上流傳疑似傷者的相片。

網民猜測可能4大原因

1. 設備老化
據了解,北京地鐵昌平線2010年正式通車運營。有網民猜想:隨著設備的使用時間增長,設備的各項性能逐漸下降,如速度變慢、響應時間變長等。這會影響到產品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對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產生影響。加之北京地鐵客流量大、負荷高,進一步加重了設備承載力,所以導致事件發生。

2. 駕駛失誤
有網民則認為有可能是地鐵司機(車長)駕駛失誤。在線路運行速度方面忽略了天氣、設備、載客量等因素,導致列車在行駛過程中被「拉斷」,當然,作為地鐵從業人員,對這樣的猜想表示不理解。本次事件是否有司機駕駛不當的原因,還需要等待官方給出具體調查分析。

3. 檢修不力
也有網民指出,北京地鐵發生這樣的事件,大概率是檢修環節出了問題,車輛專業檢修如果沒做到位,都有可能導致這樣的情況。不難理解,列車車廂分離的情況,許多人都不禁會聯想到檢修的問題,關於這一疑問,要等待相關部門給出解釋說明。

4. 天氣等其他原因
除了以上原因,還有網民猜測可能北京近幾天氣溫驟降,連降大雪。低溫導致車輛連接處部件損壞進而造成斷裂事故。

昨(14)日北京全天幾乎仍在下雪。當天下午4時,北京交警發布微博:首環高速北京界全線關閉。北京市氣象台當晚10時20分解除暴雪橙色預警信號,但是晚間到15日早晨北京市仍有小雪。

分離的車廂。 經濟觀察報
分離的車廂。 經濟觀察報
車上乘客沿著鐵軌向西二旗地鐵站方向步行出站。 經濟觀察報
車上乘客沿著鐵軌向西二旗地鐵站方向步行出站。 經濟觀察報
北京地鐵事故中車廂恐怖脫離。
北京地鐵事故中車廂恐怖脫離。
車上乘客沿著路軌向西二旗地鐵站方向步行出站。
車上乘客沿著路軌向西二旗地鐵站方向步行出站。
網民留言
網民留言
網民留言
網民留言
網民留言
網民留言

專家指事故罕見 原因可能是......

《經濟觀察報》報道,同濟大學鐵道與城市軌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孫章指出,從視頻看,似乎是兩節車廂之間聯接處斷開了,他結合北京地鐵公布的消息初步分析說,接觸軌(供電軌)斷電,以及車輛故障都有可能導致問題的發生,也可能是突然失電導致快速運行中的列車各節車廂之間發生擠壓。再需要有更多的消息和調查取證。

孫章說,車輛在處於高速運行當中時,第三軌斷電導致列車失去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失去動力的列車將以很高速度作慣性運動,質量大的車廂與質量小的車廂之間就會產生較大的拉力或擠壓力,當這種拉力超過連接處的耐受力時,就可能會產生斷裂。

他指出,在城市軌道交通中出現電路故障時,如果運行速度慢,車輛會緩慢停下來。昌平線是城郊線路,速度比市區內地鐵高,而且出事故的地點處在兩個車站之間,此時列車運行速度接近最高運營速度,如果突然失電,列車的慣性力大,各節車廂之間的拉力或擠壓力也大,因此可能導致車廂聯接處斷裂。

孫章提到,斷電故障是偶然發生的事,概率是極小的,因為軌道交通供電具有類似並聯電路的雙保險機制,如果有一條供電線路發生故障,就有第二條線路自動切換繼續供電。這次他猜測,如果原因是斷電,很可能是雙電路同時發生問題,才會發生列車失去動力的情況。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