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勇等專家撰文:非疫情期間亦要篩查入境旅客 倘疫症再臨可生活如常

2023-12-07 10:40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新冠病毒感染至今已遍佈全球,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連同港大臨床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等學者今日(7日)在報章撰文,就香港未來應對疫情提出建議,指沒有人會知道大疫症何時再臨,認為未來應及早偵察,於新發傳染病萌芽之際、成疫之前,撲滅於源頭之處。團隊期望港人可以採取「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心態,一旦發生疫情,本港仍能如常運作如常,毋須長期停工停課,海陸空交通航運如常,市民日常生活如常。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資料圖片
團隊在文中建議政府於非疫情期間,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各邊境口岸準備好檢測設施。資料圖片
團隊在文中建議政府於非疫情期間,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各邊境口岸準備好檢測設施。資料圖片
文章亦提及當年疫苗接種率低之原因,團隊認為主要與疫苗猶豫有關。資料圖片
文章亦提及當年疫苗接種率低之原因,團隊認為主要與疫苗猶豫有關。資料圖片
團隊又認為旅客亦需時刻佩戴口罩,並接受流行病學追蹤。資料圖片
團隊又認為旅客亦需時刻佩戴口罩,並接受流行病學追蹤。資料圖片
文章又建議研究逐漸淘汰舊式安老院,並重新定下硬件標準,為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資料圖片
文章又建議研究逐漸淘汰舊式安老院,並重新定下硬件標準,為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資料圖片

團隊建議在各邊境口岸準備檢測設施

團隊在文中建議政府於非疫情期間,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的入境旅客,在各邊境口岸準備好檢測設施,用鼻咽拭子篩檢發燒入境旅客,並成為常規做法,特別是對於來自非洲和中東等疫情爆發熱點的旅客,指當地經常出現伊波拉和中東呼吸綜合症疫情。他們又認為旅客亦需時刻佩戴口罩,並接受流行病學追蹤。邊境管制亦要減少豁免,防止感染個案流入本港。

團隊又呼籲提升公共衞生標準以及檢測應急能力,建議醫管局及衞生署應具備快速擴大各種核酸檢測的設備、人手及技術,以便短時間內啓動大流行模式,私營醫院和診所的防疫設備,應該與公立醫院看齊,以便於大流行期間分擔公院壓力。文章又建議研究逐漸淘汰舊式安老院,並重新定下硬件標準,為新建高層住宅訂立防疫標準。

新冠疫苗接種率低? 團隊︰政府解說工作追不上謠言

文章亦提及當年疫苗接種率低之原因,團隊認為主要與疫苗猶豫有關,指本港爆發第五波疫情前,錯誤信息廣泛流傳,資訊混亂,以訛傳訛,令市民於接種疫苗一事上普遍不信任政府,加上當時疫苗剛推出市場,科學數據有限,解說工作往往追不上謠言,故長者、長期病患者及其家人因而卻步,未能及時接種,從而令大量老弱染疫逝世,團隊認為必須加強本港市民認知水平,提高健康衞生意識,達至心態上抗疫韌性,讓市民自願合作,於非疫症期間仍能配合防疫措施,抗疫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