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宮鬥鬧劇 資本成贏家

2023-12-05 17:50

屢戰屢勝的資本,剛剛在一場關於人工智能(AI)倫理的衝突中取得另一場重大勝利。在OpenAI行政總裁奧爾特曼(Sam Altman)突然被解僱後,又被重新聘用的鬧劇中,一間以人工智能安全為使命的非牟利公司,卻未能按捺住牟利欲望。

在2015年成立的OpenAI,目標是確保通用AI不會失控。最初OpenAI試圖透過捐款籌集足夠資金,以在快速發展和競爭激烈的領域競爭。

但是由於3年內僅獲1.3億美元,遠未達到10億美元的目標,因此需要求助於私人資本,並隨即創建2間牟利子公司,其中1間是全資擁有的有限公司,作為有限合夥企業姊妹公司的普通合夥人。有限合夥人沒有投票權,因此OpenAI至少在理論上對合夥企業行使所有控制權。

微軟最終將發號施令

有限合夥人隨後成立自己的有限公司OpenAI全球以吸引私人資本,包括微軟的130億美元投資,但微軟沒有正式的控制權。最後透過任命來自原始非牟利組織的幾名董事會成員擔任OpenAI全球的員工,包括奧爾特曼擔任行政總裁以確保初心。

但事實證明甚麼都會出現問題,當董事會決定解僱其子公司行政總裁時,顯然是因為大多數成員認為,他的雄心壯志與公司使命之間存在衝突,令整個結構崩潰。微軟突然加入並提出聘用奧爾特曼和任何願意加入微軟的人,使OpenAI的財務未來面臨風險。

正如該公司在其營運協議中所警告,「投資OpenAI全球是一項高風險投資,投資者可能會失去他們的資金,並看不到任何回報。」

這項警告對微軟來說沒有威懾力,因為它感興趣的不是股息,而是OpenAI的產品和開發這些產品的人。儘管奧爾特曼後來在OpenAI恢復職務,並且新董事會更有可能聽命於他,但可以肯定的是,微軟將是最終發號施令的人,畢竟奧爾特曼復職以及OpenAI的未來都要仰仗微軟。

這場鬧劇被媒體廣泛報道,但並不代表任何新事物。從歷史上看,當對創新產品或商業模式的未來存在相互競爭的願景時,資本通常會勝出。私人公司為應對氣候變遷作出的雄心勃勃承諾,2022年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行政總裁Larry Fink預測,將發生轉向永續投資策略的「結構性轉變」,但他很快就改變論調。

此後,貝萊德將氣候變遷從投資策略降級為單純風險因素,現在以確保「企業永續性」為榮。

如果一個對人工智能安全有堅定承諾的非牟利組織的董事會,不能保護世界免受其行政總裁侵害,我們就不應該押注盈利性資產管理公司的行政總裁來拯救我們免受氣候變遷的影響。

贏家喜歡通吃

同樣考慮一下為了私人貨幣創造的利潤而違背承諾的長期持續的傳說。貨幣是關於信用的,但互惠信貸或國家貨幣與私有化信貸或私人貨幣之間是有區別。流通中的貨幣大多是私人貨幣,包括銀行存款、信用卡等。私人資金的成功原因在於國家資金,如果國家不願意維持中央銀行以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這些市場和中介機構將大量倒閉,實體經濟隨之崩潰。國家和銀行是「公私合作關係」最古老的例子,有望使銀行家和社會都受益。

但贏家喜歡通吃,銀行也不例外,他們被授予創造貨幣的巨大特權,而由國家在危機時期支持該系統。當其他中介想出如何加入其中時,很少國家願意重新控制,惟恐引發資本外逃。結果金融體系已經變得如此之大,以至於沒有一間央行能夠在下一次危機逼在眉睫時,抵制另一次救助的呼籲。但派對總是繼續下去,因為領袖會隨着資本的曲調起舞。

OpenAI未能繼續履行其使命也就不足為奇了,如果國家不能保護其公民免受資本掠奪,那麼一個擁有少數善意董事會成員的小型非牟利組織,也同樣永遠沒有機會實現願景。

Katharina Pistor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比較法教授

Project Syndicate獨家授權刊登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