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本財政年度赤字破千億元 下年度再錄赤字或「在所難免」

2023-12-04 15:29

陳茂波預計綜合赤字或會突破千億。劉駿軒攝
陳茂波預計綜合赤字或會突破千億。劉駿軒攝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4日)到立法會出席財經事務委員會,匯報香港經濟情況。他指香港今年整體經濟和資產市場表現較預期遜色,相關的政府收入例如地價及印花稅受到影響,在收入比預算減少的情況下,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將高於2月份公布《財政預算案》時估算的544億元,或逾1,000億元。

陳茂波表示,疫情開支令政府整體赤字上升,但隨著疫情過去,相關開支大幅減少下,會令赤字減少,惟政府必須審慎思考善用公帑,以審慎理財,量入為出的理財思維,嚴格控制政府開支增長,以及探討收入增長辦法。他稱下個財政年度庫房再錄赤字,可能「在所難免」,政府會在稍後編制的《預算案》清楚交代。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今日(4日)召開會議。劉駿軒攝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今日(4日)召開會議。劉駿軒攝
陳茂波簡報香港整體經濟最新狀況。劉駿軒攝
陳茂波簡報香港整體經濟最新狀況。劉駿軒攝
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有出席會議。劉駿軒攝
財經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亦有出席會議。劉駿軒攝
陳茂波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將高於2月份公布《財政預算案》時估算的544億元,或逾1000億元。劉駿軒攝
陳茂波預計,今個財政年度的綜合赤字將高於2月份公布《財政預算案》時估算的544億元,或逾1000億元。劉駿軒攝
陳茂波認為,本港樓市仍處於調整階段。劉駿軒攝
陳茂波認為,本港樓市仍處於調整階段。劉駿軒攝

稱目前環境不宜大增稅務負擔

陳茂波表示,最重要是從中期去看,盡可能維持於一個經濟周期內收支綜合平衡,令一個周期內,部分年度出現赤字、部分錄得盈餘。政府同時亦會在有關過程中善用穩健財政實力,配合低借貸比率,支持一些合適的基建項目融資。他指政府目標希望將赤字控制在不超過本地生產總值3%至4%,以及借貸比率維持較健康水平,以至整體不會令政府公共財政穩健造成任何憂慮。他重申,目前經濟環境不適宜大幅增加市民或者企業稅務負擔。

全年經濟增長修訂至3.2%

陳茂波表示,本港第三季經濟按年增長4.1%,但全年預測向下修訂至3.2%,又認為本港明年經濟將面對不少挑戰和不確定性高的外圍環境,但整體經濟應可從疫情的陰霾中進一步恢復過來,預測2024年經濟增長將介乎0.5%至4.0%。

賣地表現差 陳茂波:短暫現象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何敬康表示,本港今年賣地成績不理想,指政府、市建局和港鐵過去11個月共推出9個項目,當中有6個流標,是「本港土地供應史上流標次數最多的一年。」他認為全年賣地收入難以達標,必影響政府收入,又指本港未來將面對超過1,000億元的財政赤字,向陳茂波查詢如何確保政府的財政儲備回升至安全水平,以及會否計劃開徵收入或控制支出。

陳茂波回應有關賣地表現時指,市場可能基於對前景研判,故出手較審慎,但相信會是短暫現象。他認為本港樓市仍處於調整階段,自2021年9月至今年10月底,樓價大概下調了17至19%,交投量亦大幅下滑,但這是有秩序的調整,加上現時利息依然維持高企,不少有意置業人士仍持審慎及觀望心態。

選委界議員尚海龍關注政府早前推動「香港夜繽紛」,查詢「夜繽紛」對拉動本地消費的貢獻。陳茂波回應指,「夜繽紛」只是政府希望社會大眾多些出來活動、多花錢的其中一個舉措,強調特區政府希望商界、市民大家齊心合力搞活香港夜經濟,笑言「人氣旺,自然就有財旺。」

工聯會議員鄧家彪指,本港不少食肆及商場晚上8點半後人流少、消費力不足,直言「好多食肆只可以做一輪,8點鐘酒樓嘅員工比客人多。」他關注政府近年銳意輸入勞工及人才,藉以提升競爭力及生產力,但租戶要面對租金昂貴等問題,擔心本港未來將出現倒閉潮。他又指,失業率如去到一個水平,政府輸入勞工政策會否「立刻煞停」,陳茂波表示,政府不斷進行動態評估,認為不適宜就這方面定立硬指標,強調政府會與業界一直保持溝通,虛心聆聽市民、業界和議員的意見,又指政府會確保本地工人優先就業。

龍漢標促全面撤辣 財爺:不會將賣地與辣招扣連

地產及建造界議員龍漢標表示,《施政報告》推出多項樓市減辣措施,惟樓價仍偏軟,而且美國高利率將維持一段時間,代表香港息口短期內都不會回落,認為當年樓市炒風已不復再,要求在新一份《預算案》或更早全面「撤辣」,以改善市場對於樓市前景的看法,從而提升政府賣地的吸引力,增加庫房收入。

陳茂波表示,樓宇需求管理的措施與政府賣地收入之間的關係,政府不會將兩者扣連一起,他認同賣地收入是政府庫房的重要來源,強調政府不會因為賣地收入多少,貿然更改現有「辣招」措施。

另外,陳茂波表示,恒生指數由年初至上月底累跌約14%,日均成交量由去年的1250億元,降至今年約1056億元。他認為港股市場流動性比以往低,政府已正視問題,故設立提升股市流動性專責小組,由小組成員提供建議,包括上市、交投機制、吸納更多國際企業來港上市和資金。

記者:黃子龍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