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闖「風眼」收集數據 飛行服務隊助研颱風強度

2023-11-24 14:01

政府飛行服務隊及天文台介紹下投式探空系統。趙克平攝
政府飛行服務隊及天文台介紹下投式探空系統。趙克平攝

政府飛行服務隊及香港天文台今早(24日)舉辦記者會,介紹熱帶氣旋偵察任務工作中使用的下投式探空系統,透過飛行服務隊定翼機越過雲層飛到熱帶氣旋上方,投放探空儀收集數據,方便天文台掌握熱帶氣旋在不同高度的溫度、氣壓和風速等即時數據,協助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和強度。

政府飛行服務隊和香港天文台於2011年起開始合作「追風」,並於2016年引入下投式探空系統,以加強氣象數據的收集,同年9月完成首次任務。系統引入至今,政府飛行服務隊挑戰者605號共出動57次,收集了38個熱帶氣旋的氣象數據,包括2017年颱風山竹、天鴿及近月的颱風蘇拉、小犬等。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張冰。趙克平攝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張冰。趙克平攝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空勤主任曾志浩。趙克平攝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空勤主任曾志浩。趙克平攝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定翼機機師陳綺玲。趙克平攝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定翼機機師陳綺玲。趙克平攝
挑戰者605定翼機。趙克平攝
挑戰者605定翼機。趙克平攝
挑戰者605定翼機下投式探空系統投放口。趙克平攝
挑戰者605定翼機下投式探空系統投放口。趙克平攝
下投式探空系統探空儀。趙克平攝
下投式探空系統探空儀。趙克平攝

下投式探空系統助掌握第一手氣象資料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張冰表示,傳統通過機翼上的探測器在飛行時收集資料,會限制在同一個高度,利用下投式探空系統可收集大氣中不同高度的第一手氣象資料,幫助掌握熱帶氣旋的三維結構。收集到的數據亦會用於電腦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中,有助提高預測熱帶氣旋的能力。

據介紹,下投式探空系統利用飛行服務隊的挑戰者605定翼機,從高空投放內置氣象探測器和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探空儀。探空儀在下降過程中會記錄不同位置的風向、風速、溫度、氣壓和相對濕度等資料。收集到的氣象數據會由無線電發射裝置傳送至飛機,再經衛星系統即時傳送到香港天文台作分析用。

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空勤主任曾志浩表示,挑戰者605定翼機經特別改裝,除了在機艙內安裝下投式探空系統的控制台,用以連接和設定探空儀,監測探空儀在下降時收集的數據等之外。飛機行李艙亦經改裝裝置了發射管,發射管採雙活門特別設計,防止打開閘門下投探空儀時機艙失壓。

任務的飛行高度一般會在3萬1千至3萬5千呎,而視乎熱帶氣旋的大小,每次任務一般需投放6至10個的探空儀。當熱帶氣旋接近時,天文台會規劃下投點位置和下投時間,以及飛行的高度。飛行服務隊會將有關資料通報民航署和海事署,讓多部門協調有關的空域和海域,確保任務不會對附近的飛機和船隻構成危險。

另外,熱帶氣旋的監測任務不分晝夜,較早前襲港的颱風「小犬」,因於晚上經過最適合的投放點,首次夜晚出動到達接近風眼的位置,下投探空儀收集數據,務求能夠取得最接近風暴中心的數據。

執行任務或會遇上氣流、冰雹和結冰等緊急情況

每次執行任務時,會派出兩名機師及一位空勤主任,機師負責駕駛飛機及留意惡劣天氣情況,決定最安全的飛行路線至下投點;空勤主任負責操作下投式探空系統及準備探空儀。政府飛行服務隊一級定翼機機師陳綺玲表示,任務存有一定風險。在進入熱帶氣旋的過程中或會遇上氣流、冰雹和結冰等情況,甚至可能會出現機艙失壓等緊急情況,機組人員必須作出即時反應,甚至需要中止任務。

她表示,今年7月颱風泰利靠近本港,有機組人員在任務期間遇到驚險事故,當時機組飛近3萬1千呎時,突然懷疑被外物擊中,駕駛艙的左邊的擋風玻璃碎裂,幸好儀錶顯示機艙氣壓是正常,機組人員亦立即採取緊急措施,包括戴上氧氣罩和緊急下降,最後安全降落後根據機制通報了民航處。

由於任務存有一定風險,機組人員需至少有3至4年的參與遠程搜救工作的經驗,並接受相關的訓練和考核,了解任務的目的和危險性及緊急情況處理等。另外,在每年風季來臨前會進行復修訓練,幫助機組人員重溫一些基本程序,還有緊急應對的程序等。

記者:趙克平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