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闯「风眼」收集数据 飞行服务队助研台风强度

2023-11-24 14:01

政府飞行服务队及天文台介绍下投式探空系统。赵克平摄
政府飞行服务队及天文台介绍下投式探空系统。赵克平摄

政府飞行服务队及香港天文台今早(24日)举办记者会,介绍热带气旋侦察任务工作中使用的下投式探空系统,透过飞行服务队定翼机越过云层飞到热带气旋上方,投放探空仪收集数据,方便天文台掌握热带气旋在不同高度的温度、气压和风速等即时数据,协助预测热带气旋的路径和强度。

政府飞行服务队和香港天文台于2011年起开始合作「追风」,并于2016年引入下投式探空系统,以加强气象数据的收集,同年9月完成首次任务。系统引入至今,政府飞行服务队挑战者605号共出动57次,收集了38个热带气旋的气象数据,包括2017年台风山竹、天鸽及近月的台风苏拉、小犬等。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张冰。赵克平摄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张冰。赵克平摄
政府飞行服务队一级空勤主任曾志浩。赵克平摄
政府飞行服务队一级空勤主任曾志浩。赵克平摄
政府飞行服务队一级定翼机机师陈绮玲。赵克平摄
政府飞行服务队一级定翼机机师陈绮玲。赵克平摄
挑战者605定翼机。赵克平摄
挑战者605定翼机。赵克平摄
挑战者605定翼机下投式探空系统投放口。赵克平摄
挑战者605定翼机下投式探空系统投放口。赵克平摄
下投式探空系统探空仪。赵克平摄
下投式探空系统探空仪。赵克平摄

下投式探空系统助掌握第一手气象资料

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张冰表示,传统通过机翼上的探测器在飞行时收集资料,会限制在同一个高度,利用下投式探空系统可收集大气中不同高度的第一手气象资料,帮助掌握热带气旋的三维结构。收集到的数据亦会用于电脑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有助提高预测热带气旋的能力。

据介绍,下投式探空系统利用飞行服务队的挑战者605定翼机,从高空投放内置气象探测器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探空仪。探空仪在下降过程中会记录不同位置的风向、风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等资料。收集到的气象数据会由无线电发射装置传送至飞机,再经卫星系统即时传送到香港天文台作分析用。

政府飞行服务队一级空勤主任曾志浩表示,挑战者605定翼机经特别改装,除了在机舱内安装下投式探空系统的控制台,用以连接和设定探空仪,监测探空仪在下降时收集的数据等之外。飞机行李舱亦经改装装置了发射管,发射管采双活门特别设计,防止打开闸门下投探空仪时机舱失压。

任务的飞行高度一般会在3万1千至3万5千尺,而视乎热带气旋的大小,每次任务一般需投放6至10个的探空仪。当热带气旋接近时,天文台会规划下投点位置和下投时间,以及飞行的高度。飞行服务队会将有关资料通报民航署和海事署,让多部门协调有关的空域和海域,确保任务不会对附近的飞机和船只构成危险。

另外,热带气旋的监测任务不分昼夜,较早前袭港的台风「小犬」,因于晚上经过最适合的投放点,首次夜晚出动到达接近风眼的位置,下投探空仪收集数据,务求能够取得最接近风暴中心的数据。

执行任务或会遇上气流、冰雹和结冰等紧急情况

每次执行任务时,会派出两名机师及一位空勤主任,机师负责驾驶飞机及留意恶劣天气情况,决定最安全的飞行路线至下投点;空勤主任负责操作下投式探空系统及准备探空仪。政府飞行服务队一级定翼机机师陈绮玲表示,任务存有一定风险。在进入热带气旋的过程中或会遇上气流、冰雹和结冰等情况,甚至可能会出现机舱失压等紧急情况,机组人员必须作出即时反应,甚至需要中止任务。

她表示,今年7月台风泰利靠近本港,有机组人员在任务期间遇到惊险事故,当时机组飞近3万1千尺时,突然怀疑被外物击中,驾驶舱的左边的挡风玻璃碎裂,幸好仪表显示机舱气压是正常,机组人员亦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戴上氧气罩和紧急下降,最后安全降落后根据机制通报了民航处。

由于任务存有一定风险,机组人员需至少有3至4年的参与远程搜救工作的经验,并接受相关的训练和考核,了解任务的目的和危险性及紧急情况处理等。另外,在每年风季来临前会进行复修训练,帮助机组人员重温一些基本程序,还有紧急应对的程序等。

记者:赵克平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