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團隊發現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致病生物路徑 研發新療法治眼疾

2023-11-21 15:01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誘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徑GHRH,現時已有已註冊藥物可抑制路徑。謝曉雅攝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誘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徑GHRH,現時已有已註冊藥物可抑制路徑。謝曉雅攝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誘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生物路徑GHRH,並可以以現有藥物抑制。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朱偉傑表示,中大將邀請50位病人作試驗,有望可在5至10年內完成研究並推行新療法。 

葡葡膜為眼球的內層組織,亦被稱為色素膜和血管膜,具有遮光、供給眼球營養的功能,顏色呈深紫色,故稱葡萄膜。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是一種由眼球內組織發炎引致的眼疾,可導致永久失明。雖然患病率不高,惟缺乏有效治療,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演變成慢性或慣性復發的眼疾,為患者帶來極大困擾。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誘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徑GHRH,現時已有已註冊藥物可抑制路徑。謝曉雅攝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誘發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的路徑GHRH,現時已有已註冊藥物可抑制路徑。謝曉雅攝
司徒家浩表示,據其臨床經驗,絕大部分葡萄膜炎成因為非感染性。謝曉雅攝
司徒家浩表示,據其臨床經驗,絕大部分葡萄膜炎成因為非感染性。謝曉雅攝
朱偉傑表示,團隊已經鎖定一條名為JAK-STAT3的下游信號通路,並發現有已批藥物可以抑制該通路。謝曉雅攝
朱偉傑表示,團隊已經鎖定一條名為JAK-STAT3的下游信號通路,並發現有已批藥物可以抑制該通路。謝曉雅攝
杜林表示,GHRH受體抑制劑有潛力同時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症。謝曉雅攝
杜林表示,GHRH受體抑制劑有潛力同時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症。謝曉雅攝
譚智勇解釋,葡萄膜炎的常見症狀有紅眼、疼痛和視力模糊。據估算,中國每年每10萬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謝曉雅攝
譚智勇解釋,葡萄膜炎的常見症狀有紅眼、疼痛和視力模糊。據估算,中國每年每10萬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謝曉雅攝

醫學院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系主任、何善衡眼科及視覺科學講座教授譚智勇解釋,葡萄膜炎的常見症狀有紅眼、疼痛和視力模糊。據估算,中國每年每10萬人中有150人患上葡萄膜炎。 

學系助理教授司徒家浩補充,據其臨床經驗,絕大部分葡萄膜炎成因為非感染性。類固醇是標準治療方法,但對部分患者並不奏效,而且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可引致併發症,如白內障、青光眼等。 

他續指,二線治療包括二線免疫系統抑制藥物或生物製劑,但療效有限,也有不少副作用;生物製劑費用相對高昂,甚至產生抗藥性。他強調,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治療選擇。 

團隊利用實驗小鼠模型模擬發病機制,發現一條釋放神經內分泌生長激素的生物路徑 GHRH,誘發致病細胞Th17分化,演變為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團隊又發現部分已註冊藥物可抑制GHRH路徑,有望成為新療法。研究結果已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 

學系研究助理教授朱偉傑表示,通過利用GHRH抑制劑有效抑制葡萄膜炎。然而,抑制劑或會抑制正常生長和發育,在臨床應用上存在困難,但團隊已經鎖定一條名為JAK-STAT3的下游信號通路,並發現有已批藥物可以抑制該通路,進一步開發新治療。 

學系博士後研究員杜林表示,Th17 細胞可能引起其它自身免疫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多發性硬化症。根據相同的理論,GHRH受體抑制劑有潛力同時抑制自身免疫性神經炎症。 

葡萄膜炎的成因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包括自身免疫性)。感染性葡萄膜炎是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而大多數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沒有確定的病因。 

記者 謝曉雅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