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喬靖夫|高筒籃球鞋真的能夠保護足踝嗎?

2023-11-17 08:00

研究顯示,穿高筒鞋與「拗柴」風險沒有直接關係。
研究顯示,穿高筒鞋與「拗柴」風險沒有直接關係。

上周本欄談到籃球鞋的設計主流如何從高筒變成低筒。當然至今仍有很多人信奉傳統智慧,認為高筒球鞋有助於避免腳踝扭傷,可是從科學上看這是事實嗎?倒真的有人去研究。

在低筒籃球鞋設計還沒有大行其道時,已經有學者做實際的研究調查,來確定到底鞋筒高度是否影響「拗柴」風險。較早的是一項1993年的研究,把622名大學籃球員分成只穿高筒鞋和低筒鞋打球的組別,進行為期兩個月的球季,總共接近4萬分鐘的比賽時間,結果比賽中發生的「拗柴」受傷數字,穿高筒鞋跟低筒鞋並無任何顯著分別(實際甚至是穿高筒鞋的受傷人數較多)。2001年另一個研究就更大規模,觀察記錄了10393個場次(即1名球員參與1場比賽當1個場次),蒐集到的受傷比率數據非常多,同樣沒有發現鞋筒高度是增加或減低「拗柴」風險的顯著因素,相比之下,球員有沒有充分熱身拉筋,影響大得多。

其實從常理觀察,穿高筒鞋無論把鞋帶束得多緊,對腳踝的貼合性和支撐力,都不會比得上直接戴護具或者膠帶包紮。假如真的有需要加固關節(例如帶傷),與其想依賴鞋筒高度,倒不如直接採取這類防護措施更實際。

相比從前,運動品牌投入了更多資源去分析球員動作,改善球鞋設計以減少受傷;同時網路上球鞋的測試和評論者這些年也大增,對球鞋的理解和分析亦遠比以前多,大家都漸漸了解,要減少「拗柴」,球鞋的其他各樣設計因素都比鞋筒重要,例如鞋底貼地性和寬度,鞋面的鎖定力和橫向支撐等等。而近年低筒籃球鞋在全世界都大行其道,假如真的有增加風險,這麼多數量的籃球員,傷患統計上一定出現極為明顯的上升趨勢,籃球界以至醫學界都不可能完全不警覺,但實際上並沒有這種情況,也就是說即使有影響都是微乎其微。喬靖夫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