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會聯同港大劍橋及國際疫苗研究所 成立環球衞生研究院 引進先進疫苗技術

2023-11-15 19:19

盧寵茂(左三)、馬會主席利子厚(右 三)、行政總裁應家柏(左一)、港大副校監和香港劍橋校友會創會主席李國寶(右二)、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沛詩(中)、國際疫苗研究所理事長 George Bickerstaff(左二)與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Patrick Maxwell 教授 (右一)在備忘錄簽署儀式中合照。
盧寵茂(左三)、馬會主席利子厚(右 三)、行政總裁應家柏(左一)、港大副校監和香港劍橋校友會創會主席李國寶(右二)、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沛詩(中)、國際疫苗研究所理事長 George Bickerstaff(左二)與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Patrick Maxwell 教授 (右一)在備忘錄簽署儀式中合照。

香港賽馬會今天(15日)宣布,已聯同香港大學、劍橋大學、國際疫苗研究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在港成立「香港賽馬會環球衞生研究院」的全球總部。 「研究院」是全港首個機構,聯同本地和國際院校與研究所, 將最先進的疫苗及轉發技術落戶本港。 

馬會已審批撥捐30億 支持政府加強防疫準備

備忘錄在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馬會主席利子厚、港大副校監和香港劍橋校友會創會主席李國寶、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沛詩及國際疫苗研究所理事長 George Bickerstaff 見證下,由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港大校長張翔、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Patrick Maxwell及國際疫苗研究所所長 Jerome Kim一同簽署。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備忘錄簽署儀式上致辭。
馬會主席利子厚在備忘錄簽署儀式上致辭。
在盧寵茂教授(後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 (後排右二)、港大副校監和香港劍橋校友會創會主席李國寶爵士(後排右一)、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沛詩(後排左二)與國際疫苗研究所理事長 George Bickerstaff(後排左一)見證下,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二)、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前排左二)、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Patrick Maxwell(前排右一)與國際疫苗研究所所長 Jerome Kim(前排左一)一同簽署備忘錄。
在盧寵茂教授(後排中)、馬會主席利子厚 (後排右二)、港大副校監和香港劍橋校友會創會主席李國寶爵士(後排右一)、港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王沛詩(後排左二)與國際疫苗研究所理事長 George Bickerstaff(後排左一)見證下,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前排右二)、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前排左二)、劍橋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 Patrick Maxwell(前排右一)與國際疫苗研究所所長 Jerome Kim(前排左一)一同簽署備忘錄。

「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包括流行病學監測、數據分析和建模、疫苗製造研發、構建疫苗平台、疫苗免疫學、能力提升和國際合作。 馬會已審批撥捐30億港元支持特區政府加強防疫準備,捐款除用作成立環球衞生研究院外,還包括支援醫務衞生局和衞生防護中心加強新冠疫情後的防疫準備力,並支持國家培訓醫護人才。 一如其他慈善捐助項目,馬會對以上項目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 透過賽馬和博彩業務所得收益,為社會創造就業機會,並帶來稅收及慈善捐款。 

盧寵茂感激馬會捐款支持成立「研究院」,並對馬會典範式的慈善工作表達衷心的感謝。他指新冠疫情清晰和全面地揭示疫苗研發和全球衞生合作至關重要,成立「研究院」正是上述工作的重要里程碑;馬會主席利子厚表示,「研究院」由港大主導,並匯聚劍橋大學和國際疫苗研究所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和研究團隊,一同進行疫苗轉發的研究。馬會期望「研究院」可推進嶄新技術的應用, 促進合作,讓不同產業鏈的尖端科技相互結合、融會貫通。 

港大校委會主席王沛詩則深信,通過這份合作備忘錄,各方合作能夠推進區域的疫苗研發,增強具策略性和創新的方案應對全球衞生挑戰、提供證據充份的資訊支援衞生政策決策者,並鞏固大眾對科學的信賴。 國際疫苗研究所理事長 George Bickerstaff 認為成立「研究院」是在研究、學術、慈善領域共同合作、為公眾帶來福祉的典範。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