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明年完成極端降雨防洪研究 評估氣候變化對本港雨水排放系統影響

2023-11-12 15:52

渠務署明年完成「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局長隨筆
渠務署明年完成「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局長隨筆

受極端氣候變化影響,香港早前出現特大暴雨,令多區出現水浸。今年《施政報告》提出全速推展超過80億元的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包括黃大仙及港島東區等曾發生較嚴重水浸事故的地區。渠務署署理高級工程師(九龍及新界南)潘浩然表示,渠務署會於下年度為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向立法會申請撥款,並同步進行招標工作,盡力縮短工程設計、採購及施工時間,以盡快開展和完成改善工程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發表局長隨筆,由渠務署講解暴雨期間的應對及善後工作。

潘浩然指下年度會申請撥款進行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並同步招標縮短工程時間。局長隨筆
潘浩然指下年度會申請撥款進行7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並同步招標縮短工程時間。局長隨筆
跑馬地地下蓄洪池的內部。局長隨筆
跑馬地地下蓄洪池的內部。局長隨筆
渠務署現正進行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地下蓄洪池工程。
渠務署現正進行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地下蓄洪池工程。
渠務署現正進行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地下蓄洪池工程。局長隨筆
渠務署現正進行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地下蓄洪池工程。局長隨筆
觀塘秀雅道遊樂場地下蓄洪池建造工程。
觀塘秀雅道遊樂場地下蓄洪池建造工程。
渠務署積極把創新技術應用於渠務工作,包括利用清淤機械人。圖示專為河道清淤的「源𢳂跑」(上)和署方目前體積最小的清淤機械人「智水清」(下)。
渠務署積極把創新技術應用於渠務工作,包括利用清淤機械人。圖示專為河道清淤的「源𢳂跑」(上)和署方目前體積最小的清淤機械人「智水清」(下)。
渠務署在全港不同地點安裝約300個「遠程防洪裝置」。
渠務署在全港不同地點安裝約300個「遠程防洪裝置」。

正建造尖沙咀及觀塘地下蓄洪池  紓緩九龍區水浸風險

潘浩然表示,為進一步應對近年越趨頻繁的極端天氣,渠務署作出超前部署,將於明年完成「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評估氣候變化至本世紀末對本港雨水排放系統的影響,以及制定全新、全面的全港性防洪管理策略。渠務署現正進行尖沙咀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地下蓄洪池及觀塘秀雅道遊樂場地下蓄洪池的建造工程,以進一步紓緩九龍區的水浸風險。

同時,渠務署積極把創新技術應用於渠務工作,例如在早前的暴雨前後,部門便利用清淤機械人在不同環境進行緊急清淤工作,當中包括專為河道清淤的「源𢳂跑」,每日可收集高達18公噸淤泥;而「智水清」則是渠務署目前體積最小的清淤機械人,適合在箱形暗渠工作,每日可收集約10公噸淤泥。

「遠程防洪裝置」系統

另外,渠務署在全港不同地點安裝約300個「遠程防洪裝置」,包括水文站及水位傳感器等,24小時收集水位和潮位等數據。工作人員可利用智能電話或電腦,實時監察各主要河道和水道的狀況,協助渠務署迅速採取預防及應變措施。

甯漢豪說,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香港會繼續以具前瞻性的策略,積極應對。她相信透過加快落實多項防洪工程,將會進一步提升香港的防洪能力,更有效減低各區的水浸風險。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