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若蓮︰愛國主義教育要「更立體」 如穿華服活動 日後或有京官辦教師講座

2023-11-12 12:44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及打造國際教育樞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今日(12日)接受無綫新聞《講清講楚》訪問,形容本港未來愛國主義教育發展方向「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又指過去的教學方式或過於沉悶,強調局方希望讓學生更「立體」了解國家,例如穿華服等。她又透露不排除日後將有京官或中聯辦官員為教師進行講座或工作坊。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加強本港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資料圖片

 

對於局方推廣愛國主義教育,有意見認為與國民或國安教育十分相似,蔡若蓮表示,任何的學科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永遠都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故局方在課程或教學上的安排,會隨社會發展不斷優化及與時並進。

被問及會否增加學生的課時比例,蔡若蓮不認同,但指課時確實是有限的,但局方不會不斷加長課時,強調內容本身不會增加很多,又指小學設彈性課時,已提高至兩成半,認為從小朋友的學習而言,理應「廣闊均衡」,強調局方推行愛國主義教育會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方式進行,指結合學科與學生在校園的學習生活,故此不存在「加課時」的問題。

蔡若蓮續指,本港過去的教學方式或過於沉悶,強調局方希望讓學生更「立體」了解國家,例如穿華服等。她指出局方希望在活動的過程中,讓同學有自己親身的體驗,從而他們會進行反思,並產生個人的感受,以積極正面的觀念去建立自己的國民身份認同,她又透露不排除日後將有京官或中聯辦官員為教師進行講座或工作坊。至於會否參考內地法規,學校做得不好有處分。她形容內地條文的應用相對嚴重,本港教師專業操守指引已有一定的規範。

《施政報告》亦提出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學生限額由2成增至4成。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亦提出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學生限額由2成增至4成。資料圖片

稱不存在以公帑補貼非本地大學生

《施政報告》亦提出8間資助大學的非本地學生限額由2成增至4成,蔡若蓮強調有關政策絕不影響本地生入讀大學機會,她又指出本港不論是基礎還是高等教育,都不是以牟利為目標,也不會朝產業化這個角度去發展,稱本港主要是從人才培育的角度出發,故特區政府招募更多非本地學生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本港的高等教育 更具國際化和多元化,同時這些多元和國際化的人才,可以支撐香港八大中心的未來及展,令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更具多元和有活力。近年八大院校招收的非本地生大多來自內地 ,被問及應否設定上限,蔡若蓮指每年內地每年適齡的大學畢業生超過千萬,香港對內地的留學生而言有地利優城,故相對來說學生人數會較多,認為情況可以理解。

她又指,非本地學生的學費是直接收回成本,不存在用公帑去補貼非本地學生,擴大非本地收生限制不會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機會,指非本地學生是以「超收」方式收生,並非由教資會資助。

現時全球各國出現「少子化」問題,對於日後在「北都」設大學教育城是否合乎現實,蔡若蓮認為,現時本港高等教育面對的瓶頸位,正正就是土地不夠,故局方會配合北都的發展,強調局方有責任為未來教育發展未雨綢繆、及早規劃,她又不擔心日後八大院校會存在「有學位冇人讀」的問題。

《施政報告》又稱,政府將向「應用科學大學」提供財政和配套支援,蔡若蓮表示,局方第一步將會與評審局和業界一起討論,「究竟應用科學大學應該具備甚麼條件、收生是怎樣、課程是怎樣?」 她表示將會盡快公佈有關詳情,又強調最重要是實習和職場的無縫交接,故相信企業和應用科學大學的合作會大大加強。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