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喬靖夫│籃球鞋筒高度演變史

2023-11-10 08:00

當年高比拜仁的專屬戰鞋,帶起了一股低筒籃球鞋熱潮。資料圖片
當年高比拜仁的專屬戰鞋,帶起了一股低筒籃球鞋熱潮。資料圖片

早兩天回中學母校跟校友籃球隊練習,休息時與師弟聊起籃球鞋,有兩位是較高大的低位球員,他們都因為習慣而比較偏好高筒籃球鞋(high-tops),認為對腳踝比較安全,特別是低位球員常要在人多的籃下地帶跳高和着地,對此特別關心。但如今世代以低筒球鞋為主流,兩人慨歎去鞋店時選擇有限。這令我回想起打球幾十年來經歷過的籃球鞋筒演變過程。

撇開「古早」時期大家都只是穿帆布橡膠底鞋來打籃球的年代不論,以80至90年代而言,籃球員要穿高筒鞋來保護腳踝減少「拗柴」,被認為是普遍常識,而當時各品牌球鞋亦以高筒為主流,亦有些較為「潮流向」的新設計採用稍矮一點的中筒(去到腳眼骨中間左右),當時已經被認為是極限了。穿像足球「波boot」或者排球鞋般的低筒來打籃球,當時被普遍認為是不可接受的危險事情。雖然偶有球星穿着低筒版來作戰,例如1996年NBA總決賽米高佐敦就曾經在其中一場穿着低筒版本的Air Jordan 11上場,但這是非常罕有例子,當時亦不太為人留意。

到了2000年代末情況才出現變化,而其中一個重要人物是高比拜仁。高比在歐洲長大,對於足球很喜愛,他觀察到其實足球所需的大部分動作腳步,跟籃球員其實差異並不很大,而足球靴都是低筒的,也沒見有影響到足球員受傷風險大增,高比因此想到,籃球鞋為何不能也一樣低筒?於是他要求設計師把他的新一代戰鞋做成低筒,以大大減輕鞋的重量。結果這雙Kobe 4一出來大大影響了整個球鞋界,接着幾年低筒鞋漸漸開始進佔為主流,到今天變成high-tops反而成為籃球鞋的少數異類了,低至中筒設計佔據大部分市場,尤其年輕人會喜愛高筒鞋的不多。

至於「鞋筒高能夠防拗柴」這個傳統講法,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在爭論,到底從科學和實際球鞋設計上是否真的成立?下周再談。喬靖夫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