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電80億元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減採購天然氣成本穩定供應

2023-10-30 14:41

中電港燈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減採購天然氣成本
中電港燈合建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 減採購天然氣成本

中電及港燈合作,於索罟群島以東離岸水域,興建全港首個成本逾80億的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約佔8公頃海面。接收站自今年7月投入工作,截至今日(30日),已接收4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儲存約150,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兩電認為,項目讓香港能以具競爭力的價格採購天然氣,其供應更穩定,相對用燃煤發電的碳排放可減半。

接收站自今年7月投入工作,截至今日(30日),FSRU已接收4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儲存約150,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蘇正謙攝
接收站自今年7月投入工作,截至今日(30日),FSRU已接收4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儲存約150,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蘇正謙攝
左起 - 譚國鴻、霍逸麗、李德明、陳泓懿、郭浩駿。蘇正謙攝
左起 - 譚國鴻、霍逸麗、李德明、陳泓懿、郭浩駿。蘇正謙攝
FSRU儲存容量達263,000立方米,最多可供150萬戶3人家庭2個月用電量。蘇正謙攝
FSRU儲存容量達263,000立方米,最多可供150萬戶3人家庭2個月用電量。蘇正謙攝
項目總監李德明表示,十分重視對環境監察,由始至終對與綠色團體、漁民有十分緊密溝通及接觸,也讓漁民清楚項目的詳情。蘇正謙攝
項目總監李德明表示,十分重視對環境監察,由始至終對與綠色團體、漁民有十分緊密溝通及接觸,也讓漁民清楚項目的詳情。蘇正謙攝
他提到,最關注是碼頭旁出入的江豚,現時相關船隻一個月停泊一次,暫未對周邊環境構成影響。蘇正謙攝
他提到,最關注是碼頭旁出入的江豚,現時相關船隻一個月停泊一次,暫未對周邊環境構成影響。蘇正謙攝

在天然氣供應鏈末端,會設置一個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海上接收站),用作儲存由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運來的液化天然氣,在具浮式儲存再氣化裝置的船(FSRU)上,把液化天然氣重新氣化,透過海底管道提供給發電廠和主要工業等最終用戶。FSRU儲存容量達263,000立方米,最多可供150萬戶3人家庭2個月用電量。而運輸船船隻在完成任務後會駛離碼頭回復其船運等工作。

項目總監李德明表示,十分重視對環境監察,由始至終對與綠色團體、漁民有緊密溝通及接觸,也讓漁民清楚項目的詳情。他提到,最關注是碼頭旁出入的江豚,現時相關船隻一個月停泊一次,暫未對周邊環境構成影響。他指仍將有一段監察期,並定期於網頁發布可量度的資訊。

李德明又分享說,於建造期間遇上種種困難,包括遇上疫情需要轉換預設站,並需要團隊在上船前完成新冠疫苗接種及在酒店隔離等。他續說,此項目是香港唯一海上工程項目,故在與政府討論及審批期間,沒有先例可循,幸得項目具社會責任,配合政府減碳排放的目標,終得順利進行。

港燈工程建設科項目工程師郭浩駿亦分享在船上生活一個半月的經歷。蘇正謙攝
港燈工程建設科項目工程師郭浩駿亦分享在船上生活一個半月的經歷。蘇正謙攝
陳泓懿。蘇正謙攝
陳泓懿。蘇正謙攝
中電資深工程師霍逸麗亦提及,最大挑戰為建設期間需觀察天氣,故需要淩晨3、4起床準備工作。蘇正謙攝
中電資深工程師霍逸麗亦提及,最大挑戰為建設期間需觀察天氣,故需要淩晨3、4起床準備工作。蘇正謙攝
譚國鴻。蘇正謙攝
譚國鴻。蘇正謙攝
中電及港燈解釋,液化天然氣行業具嚴謹的安全措施及指引,超過50年安全紀錄良好的歷史。蘇正謙攝
中電及港燈解釋,液化天然氣行業具嚴謹的安全措施及指引,超過50年安全紀錄良好的歷史。蘇正謙攝

中電資深工程師霍逸麗亦提及,最大挑戰為建設期間需觀察天氣,故需要淩晨3、4時起床準備工作。港燈工程建設科項目工程師郭浩駿亦分享在船上生活一個半月的經歷。當時他建設「海底氣喉」時需與另一位工程師12小時不間斷輪班工作,期間更遇上季候風,「出現平時睇恐怖片咁櫃桶會自己開同閂。」

中電及港燈解釋,液化天然氣行業具嚴謹的安全措施及指引,超過50年安全紀錄良好的歷史。接收站的設計和營運嚴格遵守業內的國際認可守則及要求,例如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規則和船級社條例,以及國際液化天然氣行業的嚴謹條例和守則。本工程項目安排於香港海域內,項目發展可在單一司法區內進行。 

記者:謝曉雅

▼即睇天然氣接收站實境圖片▼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港燈與中電合作「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傳媒上船前往接收站對開水域。蘇正謙攝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