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3︱民建聯讚積極有為 減辣從善如流 議員支持鼓勵生育措施

2023-10-25 18:41

特首李家超今早(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民建聯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貫徹了李家超的施政理念和作風,展示出管治有承擔,發展有謀劃,惠民有作為。民建聯指,《報告》提出全面和務實的政策措施,對加強維護國家安全、提高治理水平、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有積極推動作用,其中吸納民建聯不少建議,包括「減雙辣稅」、推動電商業務、新型工業化及新能源交通產業發展、落實在九龍及新界興建綠色集體運輸系統、鼓勵生育等。民建聯歡迎《報告》並會全力配合,共同推動香港開創由治及興的新局面。

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表示,歡迎特區政府從善如流,採納建議適當調整樓市辣招,這次及時調整辣招,包括先免後徵的安排,估計有助外來人才在港置業,也能釋放本港市民購置物業的需求。

特首李家超今早(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蘇正謙攝
特首李家超今早(25日)宣讀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蘇正謙攝

工聯會亦對 《報告》表示歡迎,認為充分體現李家超聽取各方意見,從善如流,措施全面,增強信 心,有助提升市民幸福感。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形容,這是一份「利民生,暖民心」的《報告》,該會合共三十多項建議得到採納,多謝政府從善如流。他指新一份《報告》更加聚焦經濟、民生,在維護國家安全上、 愛國主義教育方面,也樂見政府體現擔當。 

自由黨表示,今次《施政報告》體現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席去年七一視察香港時所發表的重要講話、 配合二十大精神及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在多個範疇制定短中長期政策措施,為香港未來作出前瞻規 劃,推動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該黨指未來必定會繼續配合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市民謀幸福, 為香港謀發展。 

勞聯則指,樂見《報告》吸納了其多項建議方向,例如推出鼓勵生育政策,該會認為要真正解決市民對生育壓力,政府必須有全面政策配套,促請政府制訂更全面的人口政策,投入更大力度釋放勞動力和提升本地工人就業質素。

陳曼琪:利民為本反抰特首掌握民情

選委會界別議員陳曼琪指,《報告》內容全面務實,將短期利民措施與長遠發展相结合,為民造福、利民為本,反映了特首諮詢市民、掌握民情的成果,她對此表示支持、肯定和認同。陳曼琪又歡迎特首《報告》中吸納其建議,包括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定期舉行法律實務課程、設立「婦女事務專員」以及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舉辦中華文化節。 

 

民建聯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盧江球攝
民建聯對施政報告表示歡迎。盧江球攝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盧江球攝
民建聯主席陳克勤。盧江球攝
陳曼琪。
陳曼琪。
自由黨表示支持《施政報告》。
自由黨表示支持《施政報告》。
張宇人。
張宇人。

梁文廣:支持為兒童提供更穩定成長環境

九龍西議員梁文廣支持提出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處理「劣質劏房」,認為當局應訂立完整的配套,處理劏房戶安置問題,包括協助「劣質劏房」的居民入住過渡性房屋、簡約公屋與輪候公屋,循序漸進為基層居住環境提供保障。他又認同透過在公營房屋計劃中加入誘因作為鼓勵生育的手段,亦相信相關措施能為新生家庭提供更多支持,為兒童提供一個更穩定的成長環境。

不過,他亦認為《報告》就高樓齡公共屋邨重建方面缺乏新意,建議政府提速提效推動公屋重建的具體規劃或路線圖,切實舊邨居民期待。

陸瀚民:為鼓勵生育行出了重要第一步

選委界議員陸瀚民表示,樂見政府採納建議,包括設立新生嬰兒獎勵金、提高新生家庭免稅額、以及資助房屋特別安排等 ﹔同時提升現在的幼兒照顧服務及增加社區保姆的津貼,為鼓勵生育行出了重要第一步。不過他認為,政府往後可以考慮有更多對有初生子女的家庭的鼓勵措施,例如交通費減免、免費或優先使用某些公共設施,甚至將聘請家僱的開支也可以計算入免稅額之中。

他認同增加「共創明TEEN計劃」名額及設立校友會,讓青年受惠,又認為《青年發展藍圖》應實行「一年一檢」,及時地配合青年的實際需要。

吳傑莊:各範疇照顧社會民生

立法會議員吳傑莊認為今次《施政報告》色彩繽紛,內容豐富,包含各個政策範疇,照顧到香港目前的社會、民生需要,顯現了施政決心。不過,在短期提振市道和市場氣氛方面,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給人「老鼠拉龜無掟埋手」的感覺,同時沒有提及進一步加強推動香港發展成為 Web3樞紐,令人失望,希望特首「捉到鹿最緊要脫角」。

霍啟剛:樂見政府推廣全民運動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霍啟剛表示,樂見《施政報告》內容全面細緻,整體思路符合國家發展觀,具大局觀。在體育方面,他感謝特首多次提及精英運動員,並提出支持運動醫療及運動科研的發展;又樂見政府善用資源推廣全民運動,在「全民運動日」增加體育節活動,在政府場地、商場及私人場地舉辦活動。在文化方面,本人樂見政府逐漸由單純資助模式,轉向扶持產業發展。至於演藝方面,政府將「創意香港」改組成「文創產業發展處」,並為「電 影發展基金」和「創意智優計劃」共注資 43 億元,形容這是對文創產業的重視。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