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3|5年內逐步增體外受孕名額 總數每年增至1800個

2023-10-25 16:03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輔助生育支援。資料圖片
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增加輔助生育支援。資料圖片

晚婚晚育成港人大趨勢,施政報告提出加輔助生育支援。政府消息人士指,2024/25年度起5年內,會逐步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首年會先加100個,其後每年增加100至150個名額。

對總服務額將增至1800個,能否應付本地需求,消息指現時公私營醫療系統中每年約有2000至3000人次尋求生育輔助生育服務,公院新症由專科評估至首次接受IVF約需1年半,當中有犬半年時間用作評估是否適合進行IVF,但未有評估增加名額後能否提供。

政府5年內會逐步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unsplash圖片
政府5年內會逐步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unsplash圖片
暫未擬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以外拓展其他可進行IVF醫院。資料圖片
暫未擬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以外拓展其他可進行IVF醫院。資料圖片
暫未擬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以外拓展其他可進行IVF醫院。資料圖片
暫未擬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以外拓展其他可進行IVF醫院。資料圖片
政府5年內會逐步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unsplash圖片
政府5年內會逐步加體外受精治療(IVF)的輔助生育服務名額。unsplash圖片
醫管局轄下提供體外受精(IVF)治療服務的三間醫院,為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資料圖片
醫管局轄下提供體外受精(IVF)治療服務的三間醫院,為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資料圖片

港IVF相關專才僅數十人

消息人士解釋,IVF需由受訓的婦產科醫生進行,全港相關專才僅數十人,當中約10多人服務公院,故服務容量受限,故暫未擬在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和廣華醫院以外,拓展其他可進行IVF醫院。據悉,港府將會加強醫生接受IVF培訓。至於會否如私人巿場引入冷凍卵子、冷凍精子等服務,消息指醫管局目前只提供IVF及體外處理精子程序,「凍卵暫時無理據醫學去做」。

擬建母乳庫及捐贈機制

施政報告亦特別提及,欲於2025年成立母乳庫及建立母乳捐贈機制。政府消息人士指,捐贈者的身體狀況、母乳品質等必然是考慮是否接納捐贈條件,但其餘細節正待籌組,暫未有具體安排。消息指,擬建立母乳庫全因看到有實際需求。以公立醫院為例,現時每年約有200個初生嬰兒有「身體需要」須食用母乳,以減低因早產或重病而患上重症的機會。

記者:脫芷晴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