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洲應急醫院增兩服務 分別為睡眠測試評估及內視鏡服務先導計劃
2023-10-23 07:00
位於落馬洲河套區的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再添新用途。醫管局預告本月底增設兩項新服務,當中睡眠測試,專為有鼻鼾或懷疑有睡眠窒息的輕症患者進行監測評估,是該院首度提供過夜服務,預期每周有40人受惠。同期並推出內視鏡服務先導計劃,可望加快為胃痛或胃酸倒流患者作胃鏡檢查,預計輪候時間有機會由1至2年,大減至3個月。
在疫情中興建的應急醫院,繼今年4月提供日間放射診斷服務後,本月31日再添兩項新服務。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指,有研究推算,本港約有34萬人有睡眠窒息,惟現時公院硬件不足,無足夠床位,只能為嚴重個案進行過夜測試,「輕症病人一般回家自行測試,再將數據交回醫院分析,惟過程常有甩漏,約20%病人需重做。」而應急醫院病床正好填補空隙。
冼指出,將撥出10間配備獨立洗手間的單人房作睡眠測試,由新界東聯網抽調兩名護士及支援人員,逢周一至四「晚八朝八」全程監察病人臨床情況,更提供杯麵,以免「病人夜晚肚餓」。他指,服務覆蓋全港公院病人,惟考慮應急醫院醫療設備配套,暫先邀請「行得走得」病人測試。
大埔那打素醫院內視鏡檢驗部部門主管葉偉文指,胃鏡檢查服務針對全港公院內18歲至70歲的非緊急、非住院病人,包括由家庭醫學部轉介個案,及輪候逾6個月的專科門診非緊急個案。試運初期,每周有5個服務時段,每個時段可服務7至8人,日後擴展至每周10個服務時段。葉指,每節有1名醫生駐場,並由新界東、西及九龍中聯網抽調1名資深護師、3名護士、6名助理及2名文員幫忙,規格等同公院「開一間內視鏡房間的服務需要的基本人手」。他相信,由公院門診家庭醫生轉介病人將是主要服務對象,「這批病人因症狀較輕,本身排公院胃鏡要很長時間,會更樂意跨區檢查。」
另應急醫院本月初增設微生物化驗服務,針對「耐萬古霉素腸球菌」及「耐多藥鮑氏不動桿菌」。新界東醫院聯網感染控制主任周芷瑩指,現有3名化驗人員,每月可為新界東聯網檢測2500個樣本,佔該聯網檢測量40%至50%;明年4月會增員至5人,服務可望覆蓋新界東、西及港島東聯網,每月檢測6000個樣本,「及早發現耐藥菌可望減院內爆發。」
至於院內放射科,今年年底已有8000名預約病人,較原定的7000人目標更高。截至9月30日,參與計劃病人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大減,電腦掃瞄病人由123周縮減至38周。惟因磁力共振掃瞄服務已飽和,病人僅由等待122周,減半至50周。
另外,醫管局早前預告應急醫院將運作至2026年,對「大限」會否因新增服務推遲,新界東醫院聯網臨床服務統籌冼藝泉指應急醫院興建時屬臨時性質,結構未為長遠用途設計,運作時間視乎政府安排,目前是「爭取時間服務到多1人就多1人。」但他笑言,應急醫院經歷8號風球、9號風球及黑雨侵襲,整體結構未有滲水,更未曾水浸,「本身見天氣差,特別用膠袋包好了各種儀器,出乎意料不受影響,深圳排洪都無事。」
冼藝泉又透露,目前應急醫院內空間已「用得七七八八,預計未來只會再加推1、2項新服務,挑選原則首重病人安全,其次是應急醫院內設備能否配合,以及相關服務是否處於「樽頸位」,且需檢視醫護人手能否配合。對會否設固定班底,他指可見未來做不到固定人員駐院,現靠特別津貼等吸引聯網同事到來,「每日最少有500元津貼,且大部分屬日間服務,有一定吸引力。」
大埔那打素醫院內視鏡檢驗部部門主管葉偉文補充,內視鏡服務計劃再擴展,已預留1間病房。另應急醫院在12月擬增超聲波造影服務,顯影電腦掃描造影服務同月覆蓋全港公院病人。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