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拔生失蹤|專家寄語家長毋須過份緊張成績 醫生籲留意子女「功能性轉變」

2023-10-11 20:21

男拔生失蹤|專家寄語家長毋須過份緊張成績 醫生籲留意子女「功能性轉變」。istock示意圖
男拔生失蹤|專家寄語家長毋須過份緊張成績 醫生籲留意子女「功能性轉變」。istock示意圖

17歲拔萃男書院中六生曾憲哲(Matthew)失蹤多日尋回。離家出走登山、赤裸獨處荒野,有關情況或因壓力所致,有專家認為家長應鼓勵和支持子女盡力應對學業和考試,若成績不如意也沒問題,可尋找其他發展方向,活出光亮人生;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則指,青少年出現異常行為的原因繁多,家長若發現子女出現「功能性轉變」,例如不再進行以往喜歡的活動、情緒低落、胡言亂語等,便是需要留意的訊號,應讓子女尋求心理輔導或求醫。

相關報道:男拔生失蹤|曾母形容尋回愛兒是「神蹟」 深感港人有愛溫暖 感謝各方協助

家庭及親子教育工作者司徒漢明表示,家長需要明白,學業只是成長歷程當中其中一環,而過程中一定有阻滯和不如意,父母應給予支持、鼓勵,令子女盡力便可,「DSE(中學文憑試)考得唔好又如何?只要搵到自己嘅舞台,一樣可以發光發亮。Why not(有何不可)?」

消防連日搜救失蹤曾憲哲。消防處圖片
消防連日搜救失蹤曾憲哲。消防處圖片
曾憲哲安全獲救。消防處圖片
曾憲哲安全獲救。消防處圖片
飛行服務隊將曾憲哲吊上直升機送院。消防處圖片
飛行服務隊將曾憲哲吊上直升機送院。消防處圖片
飛行服務隊將曾憲哲吊上直升機送院。梁國峰攝
飛行服務隊將曾憲哲吊上直升機送院。梁國峰攝
曾憲哲送院治理。梁國峰攝
曾憲哲送院治理。梁國峰攝

司徒漢明續稱,成長的道路不會一直平坦,子女一時跌下之際,若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會更有能力和勇氣面對困難;父母亦應裝備子女,令其擁有抗壓能力,以應對不同的挑戰和挫敗,若家長基於愛護而不讓子女面對任何壓力,這樣可能有害處,因為活在保護傘當中的子女一旦遇上小風波或小挫折,可能會徬徨失措和沒法面對。

相關報道:男拔生失蹤|男拔校長發家長信 籲給予曾憲哲一家空間 教師社工等將全力協助

對於子女因壓力離家出走或作出自殘等異常行為後如何處理,司徒漢明指首要是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懷、支持和愛,因為家庭是避風港、加油站,父母應扮演啦啦隊隊長的角色,為子女打氣,另亦要疏導子女的焦慮不安情緒,並教導如何舒緩壓力,例如可向家人或朋友傾訴,亦可以做運動、聽音樂等,更重要是教導子女以積極樂觀的角度思考,以減少鑽牛角尖的機會。

男拔校長發家長信籲給予曾憲哲一家空間。
男拔校長發家長信籲給予曾憲哲一家空間。

不過,司徒漢明說父母若已按上述建議進行,但子女仍有失常或自毀等異常情況,或有其他因素造成,例如心理、精神障礙、與朋輩或師長關係欠佳等,這需要向相關專業人士求助。

相關報道:男拔生失蹤|消防:曾憲哲位置與主要山路距百米 資訊缺乏地勢險要成最大困難

至於青少年出現異常行為是否涉及精神問題,香港心理衞生會執行委員黎守信醫生指出,一般來說,青少年持續多日出現自我照顧上的問題,可能是患有思覺失調而出現妄想或幻覺,也可能是情緒低落而作出逃避,或因出現自殺念頭造成,「出街行,行去邊自己都唔知」,亦有機會因濫用藥物所致,也不排除失去記性或撞到腦部導致神智不清,而環景心理壓力亦可能引起精神障礙。

曾憲哲父母趕到醫院探望,並感謝搜救人員。蔡楚輝攝
曾憲哲父母趕到醫院探望,並感謝搜救人員。蔡楚輝攝

黎守信醫生續稱,讀書、工作、生活均有壓力,而學業並非生活的全部,父母應鼓勵子女發展興趣和參與不同活動,但若子女突然出現「功能性轉變」,例如不再進行以往喜歡的活動、逃避以往關係良好的社交圈子、減少與父母溝通、情緒低落、緊張、言語古怪甚至有妄想、幻覺等,便是需要留意的訊號,應讓子女尋求心理輔導或求醫。

記者 李建人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