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讀|官媒倡放寬限價 讓房企有更多定價空間 後市是福還是禍?

2023-10-01 08:00

內地房地產作為經濟重要支柱行業,一直備受外界關注。在樓市低迷下,近期政府推出了不少調控措施,繼「認房不認貸」和存量房貸利率下調後,日前廣州已成為第一個放寬限購的一線城市,並有聲音認為內地是時候取消限價政策。有經濟學家對於放寬限價抱持樂觀態度,但也有人擔憂會造成惡性循環,甚至形成「黑天鵝事件」。

讓房企更多空間 助減資金壓力

過去兩年,內地許多城市均對樓價實施管控,其中2021年下半年更密集出台「限跌令」,例如首個出台有關規定的湖南岳陽,就明確新建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不得低於備案價格85%,以阻止房企以低價賣樓。同時,許多一、二線城市還規定了二手房售價的下限,包括深圳建立二手樓成交指導價制度。

不過,今年8月內地官媒《中國房地產報》 發表社論稱,應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以盡快回籠資金,並認為放寬限購、限價及限售等措施,都可能對市場產生正面影響。另一官媒《證券時報》其後也指出,過去地方政府限制房價跌幅,目的是防止企業惡意降價、擾亂市場價格和市場預期,但在房地產市場供需關係已經發生變化,應該給房企更多定價空間,以緩釋其資金壓力。

內地官媒稱應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
內地官媒稱應給予開發商更大的自主定價權,允許以降價促銷的方式展開自救。

國統局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下降8.8%;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7.39億平方米按年下降7.1%;商品房銷售額7.81億元亦按年下降3.2%。國統局前副局長賀鏗早前也指出,目前房地產供應過剩,空置房屋數量存在巨大差異,14億人可能無法填補這一空缺。

事實上,隨著一線城市全面放寬「認房不認貸」政策後,許多城市都開始放寬樓市政策,例如四川省成都市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優化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局部取消限購、新拍地塊建成商品房取消限價,並不再執行二手住房成交參考價格發布機制。在9月份以來,亦有10多個重點城市陸續跟進,以緩解樓市持續低迷的情況。

倘樓價再大跌 恐現「螺旋式下降」

對於樓市取消限價,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姚煒表示,合理做法是允許房價進一步下跌,讓市場達到新的平衡,但這是一個冒險選擇,如何發展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另有經濟學家表示,大範圍內取消樓市價格下限,帶來的房價下跌會有風險。澳新銀行(ANZ)就在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如果價格進一步大幅下挫,從而引發甩賣並導致市場進入螺旋式下降,則內地情況可能會發生變化。

澳新銀行又指,若內地房價下跌30%,即與東京和香港在過去衰退時期的跌幅相當,那麽在內地5.3萬億美元的房貸總額中,約有12%(即約6,400億美元)會面臨負資產問題,所引發的雪球效應可能形成黑天鵝事件。

有經濟學家指大範圍內取消樓市價格下限,帶來的房價下跌會有風險。
有經濟學家指大範圍內取消樓市價格下限,帶來的房價下跌會有風險。

至於諮詢公司Global Counsel高層Jens Presthus認為最差情況是,人們將繼續持觀望態度,因為他們預期價格會進一步走低,而且往往會形成惡性循環。

政策反應良好 後市仍然樂觀

不過,部份經濟學家對內地樓市持樂觀態度,認為購房者往往會支付大筆首期,使其在房價下跌時提供緩沖。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金友欣接受內媒採訪時就表示,內地房地產市場正處於觸底反彈的過程中,有利消費者信心的恢復,並認為持續的政策支持仍然必要,包括進一步降低房貸利率和放寬限購。

他又表示,房地產政策調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反應良好,二線城市也有望回暖。目前尚需等待三、四季度的數據來進一步判斷市場趨勢,但他對房地產市場再度活躍起來持樂觀態度。

相關文章:

國家統計局原副局長賀鏗:供應過剩 房地產企業須早轉型早主動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