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指教育「雙減」令競爭加劇 寒門子弟升學難度更大

2023-09-21 16:53

北大研究顯示「減負」政策下,低收入家庭子女升學更困難。
北大研究顯示「減負」政策下,低收入家庭子女升學更困難。

內地教育力推「雙減」以減輕低收入家庭的教育開支。不過,北大有研究發現,減負政策也有副作用,就是低收入家庭的子女,面對家庭經濟較佳的對手,在升學競爭時跑出的機會更渺茫,出現寒門學子更難考到好學校的情況。

據內媒《 財經》報道,相關研究是由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周子焜、教授雷曉燕和北大滙豐商學院教授沈豔進行,該篇論文題為《教育減負、家庭教育支出與教育公平》已刊於《經濟學(季刊)》第3期。

相關新聞:
北京擬禁止學齡前兒童培訓軟件 銜接「雙減」政策
北京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建立「黨組織」 確保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線上英語機構「阿卡索」裁員九成
配合教育雙減政策 北京市嚴禁學校假期補課
教培不敵「雙減」倒閉破產
 

研究指出,本世紀以來,內地教育減負政策(即減輕學生作業和減輕校外培訓的負擔)的力度經歷了三次跳躍式成長,分別發生在2009年、2013至2014年和2018年。從具體舉措來看,包括控制在校時長、禁止設置重點班、限制班級規模等17個指標。

內地學生的升學競爭十分激烈。新華社
內地學生的升學競爭十分激烈。新華社
升讀水平更高的學校,是許多內地學生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新華社
升讀水平更高的學校,是許多內地學生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新華社
升讀水平更高的學校,是許多內地學生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新華社
升讀水平更高的學校,是許多內地學生改變人生的重要途徑。新華社
研究指「雙減」下,寒門弟子升學更困難。新華社
研究指「雙減」下,寒門弟子升學更困難。新華社
研究指「雙減」下,寒門弟子升學更困難。新華社
研究指「雙減」下,寒門弟子升學更困難。新華社
研究指「雙減」下,寒門弟子升學更困難。新華社
研究指「雙減」下,寒門弟子升學更困難。新華社
內地升學競爭十分激烈。新華社
內地升學競爭十分激烈。新華社
研究指在「雙減」下富家子弟的教育優勢反擴大。新華社
研究指在「雙減」下富家子弟的教育優勢反擴大。新華社

論文透過構建微觀理論模型、構造減負政策指數,並利用中國家庭追蹤調查(CFPS)數據作實證分析得出。

富家子弟競增優勢擴大

結果發現,在2008年到2018年間,教育減負加大推行力度後,導致「寒門學子(收入分佈處於最底層10%的家庭學生)升高中的機率下降9.3個百分點,學習時間每周下降9.19小時,教育支出下降21%。

而「富家學子」(收入分布處於最上層10%的家庭的學生)升高中的機率卻上升5.3個百分點,學習時間每周上升10.37小時,教育支出上升66%。

研究表明,減負政策的確使低收入家庭的各項教育投入都在下降,但要關注的是,代價是他們的子女在升學競爭中獲取的機會越來越渺茫。

其中一項實證分析結果顯示,樣本中收入分位數為後54%的家庭,在教育減負後升學變得更困難。相比之下,樣本中收入分位數為前46%的家庭,在教育減負後升學變得更容易。

「減負」需苛刻實施條件

研究發現,中國此前的教育減負政策未能顯著減少學生學習負擔,也未能顯著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反而帶來了教育投入和教育產出的分化,加劇了教育不公。

從結果上看,寒門學子獲得優質教育的門檻更高,加劇了「寒門更難出貴子」的問題。

這篇論文作者得出了一個結論:「教育減負政策可以全面發揮作用的條件較為苛刻,只有在不存在升學競爭或者升學率非常高的情況下,限制課業負擔和校外教育培訓負擔的措施才可能有效,而這些條件在現實中不容易存在」。


研究者表示,因為「雙減」政策執行時間尚短,效果未能全面顯現,但等到該政策長期施行之後再評估,恐怕會錯過最佳的政策視窗調整期。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