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國內經濟轉型 招彥燾:香港土壤可以養好創科種子|持續更新

2023-09-04 06:00

星島新聞集團「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3今日(4日)早上9時開幕。是次論壇邀請到政商學界翹楚出席參與,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擔任主禮嘉賓,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生擔任專題演講嘉賓,陣容鼎盛。

論壇第三主題為《香港創科新格局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思維》。
論壇第三主題為《香港創科新格局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思維》。

1545:Lalamove首席運營官盧家培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公司作為平台企業,適應速度快,無論市場需求量如何變化,都能短時間內配合,因此在中國經濟轉型發展中,物流服務將會承擔起如「血液般」的重要角色。他續指,無論經濟環境如何,公司的商業模式都可以適應經濟的發展,有自己的角色,如經濟環境佳的時候,公司可以直接補充企業的運力,企業不需投放額外的資源;而市場環境欠佳的時候,公司可以提供就業機會。

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中國經濟轉型發展 盧家培:物流將承擔如「血液般」重要角色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接受訪問時表示,內地政策密集出台為好消息,但近兩周效果一般,令經濟谷底反彈有難度,故認為要先穩定情況。他續指,內房方面,內地降低首付比率及二套房貸利率都可提升需求,相關效果有待觀察,而經過一段時間,房地產銷售有望穩定,但在碧桂園(2007)爆煲後,要穩定供給情況困難,以往民企買地佔6至7成,目前降至2成,預計在碧桂園陷入流動性問題後,有關比例會再下跌。

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香港互聯互通有優勢 朱海斌:應保住全球資金 維持高度開放

1430:論壇第三主題為《香港創科新格局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思維》,講者會分享香港創科的重大發展,以及可優化空間,又會討論香港需要甚麼新思維來發展下一步的創科產業。

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招彥燾指,在生物科技創新方面,香港要盡快完善生態圈,更要追落後,香港土壤可以養好創科種子。他續指,雖然疫情完結,但病毒沒有消失,目前公司生物科技的銷售額是過去的8倍。

科技園人才及人力資源總監王秀麗認為,香港要成為國際創科中心,需向外宣傳香港創科生態圈,又指期望本地創科公司能「行出去」招攬生意。她又認為,國際創科中心另一條件是要培育本地人才。

陳茂波強調並無排除減印花稅的選項。蘇正謙攝
陳茂波強調並無排除減印花稅的選項。蘇正謙攝

1300: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致辭時表示,先祝賀星島集團85周年,為巿民帶來更多精彩報道及分析。他又指疫情過後,去年經濟連續幾季負增長,第一季度開關後增長較大,第二季度較慢,指受外圍對香港經濟影響甚大。全球經濟預料在今年減慢,國家及地區個別發展。內地經濟發展走向出現關注,經濟復蘇力度能否持續,房地產情況,以及內資在內地投資及資金走向,種種因素牽動金融巿場,氣氛也影響經濟。

陳茂波昨日發表網誌,調低股票印花稅並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但他強調並無排除減印花稅的選項,「大家不要誤會」,稱要以「組合拳全面咁睇 」 ,不能單純靠一招。

相關報道: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陳茂波致辭:無排除減股票印花稅選項 大家不要誤會

論壇第二主題為《大灣區聯結世界 香港作為窗口角色與新方向》。 蘇正謙攝
論壇第二主題為《大灣區聯結世界 香港作為窗口角色與新方向》。 蘇正謙攝

1200:論壇第二主題為《大灣區聯結世界 香港作為窗口角色與新方向》,主要討論香港作為世界窗口角色及肩負金融樞紐角色,要如何在區內發揮所長,在促進區內發展之餘,幫助香港本地經濟發展。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香港優勢包括最大的一國兩制,香港是國家最國際化的城市,不管方方面面國際性都很強;第二是商業制度、法律體系的優勢,香港跟內地的合作之所以能夠這麽成功,是因為國際投資者來香港用自己非常熟悉的文明就能夠參與到內地市場,不管是股票、債券,抑或現在ETF等等市場投資;第三個是人才優勢, 香港金融業人才密度非常高。

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執行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陶冬指,上海有上海的優勢,香港有香港的優勢。作為中國通往世界的金融窗口定位,在可預見的將來,香港是不會被替代掉,直言「上海是無法超越香港」,香港在大灣區的一個核心優勢,以及對於內部國家經濟的最大貢獻,一定在金融上,而香港要維持住這個金融中心,必須和大灣區融合,物流、人流、資金流全面無銜接的流動,對香港還是極其重要的;另外,香港如要保持住優勢,一定要維持自己獨特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許懷志表示,大灣區是好的切入點,跨境貿易結算便利更有效,可以在廣東及深圳設立試點。他指,香港在內地銀行分行逾500間,推行跨境支付,在不久將來以人民幣作為支付工具,以便兩地居民旅遊及消費。同時,跨境置業需求越來越多,惟跨境按揭、跨境調配資金購房的配套未如理想。

相關報道: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香港在大灣區有核心優勢 陶冬:上海無法超越香港

論壇的討論主題之一是《中國宏觀經濟破局突圍  市場機遇與挑戰》。陳浩元攝
論壇的討論主題之一是《中國宏觀經濟破局突圍  市場機遇與挑戰》。陳浩元攝

1100: 「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分為三大主題。第一主題為《中國宏觀經濟破局突圍  市場機遇與挑戰》,主要討論中國宏觀經濟。7月以來,中國政府有關經濟的政策頻頻出爐,由財政、貨幣、房地產,以至消費,都有各項穩增長舉措推出,以支持中國經濟溫和復蘇。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從企業角度方面,在中國改革開放後,民營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組成的重要部分,而企業習慣高速增長,但在發展中忽略外圍經濟變化,需要改變以前擴張式經營方式。不過,他續指在約十年間,企業仍未習慣放慢增長,又認為目前企業家的戰略應為「能活下來」,此為在新時代下的奮鬥目標。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指出,中國第二季經濟超預期下行,不同行業的差異大,當中新能源及餐飲行業正在復甦。他續指,中國經濟受周期性經濟影響,包括全球經濟放緩、中國內需不足及房地產市場走弱,而企業應重視結構性問題,國際生產鏈變化在俄烏戰爭下加速,預計未來數年相關改變更明顯,影響內地出口商。他提及,國內經濟模式轉型,包括房地產等主導行業,而傳統基建在轉型下受壓,但數字科技及養老等領域有相當大的發展機會。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全球化智庫香港委員會副主席鍾小平表示,現在最關心的是中國企業要走出去,民營企業基本上現在非常艱難,那麽企業要如何破僵、在社會上能競爭,一個是創新,創新是企業突破的重要法寶,另外是走多元化市場道路,所以要跟國際化接軌,這樣中國的企業才能夠進步,同時中央也會給更多的政策來幫助民營企業來做好更多的工作。他指出,香港和內地是很好的協調,但是「如果民營企業趴下了,中國經濟也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蔡洪濱表示,當前時代內、外環境的變化是根本性的變化,企業的經營環境也是,所以企業要根本性調整認知、思維和戰略。他指出,從內部環境而言,是短中長期很多問題的疊加所導致的變化,而非刺激一下短期需求,經濟就能回來,應該是尋求短期穩定,中長期慢慢解決問題,這個過程應該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而不是半年一年的問題。

相關報道: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中國企業要走出去 鍾小平:如民營企業趴下 中國經濟也看不到希望

王曉光表示,當下全球宏觀環境面臨巨變,香港、大灣區均迎來新的時代機遇。蘇正謙攝
王曉光表示,當下全球宏觀環境面臨巨變,香港、大灣區均迎來新的時代機遇。蘇正謙攝

1000:中國建築國際(3311)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王曉光在星島85周年論壇進行主題演講時表示,當下全球宏觀環境面臨巨變,香港、大灣區均迎來新的時代機遇,‌‌香港將繼續發揮中國與世界的超級聯繫人角色,‌‌而駐港央企亦將進一步發揮大灣區超級聯繫人的作用。王曉光指,「‌‌世界百年巨變,當不確定和不穩定日益增強,唯有專注確定,努力耕耘答好時代之問。」‌‌在做好專業的同時主動思考時代難題,‌‌創新解決時代命題,‌‌就一定能創造更大的輝煌。

相關報道:全球宏觀環境面臨巨變 王曉光:香港、大灣區迎來新時代機遇

齊向東表示,網絡數據安全將成為支柱產業,亦是香港科技創新的重點。蘇正謙攝
齊向東表示,網絡數據安全將成為支柱產業,亦是香港科技創新的重點。蘇正謙攝

0950: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網絡數據安全將成為支柱產業,亦是香港科技創新的重點。他表示,不論是哪種未來創科發展預測,都離不開網絡數據安全。他認為,網絡與數據安全事件已成大病患。由於政府運作、社會服務日益依賴數據和智能系統,一旦網絡發生事故或受到攻擊,將直接影響生命安全,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因此在推動網絡化的同時,政治機構必須守護好網絡安全。

相關報道: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 科創成香港新重點 網絡易攻難守 齊向東:需要更多資金及防護人才

徐林稱,香港在推動中國轉型綠色低碳經濟方面,可在綠色金融、碳金融中發揮獨特優勢。蘇正謙攝
徐林稱,香港在推動中國轉型綠色低碳經濟方面,可在綠色金融、碳金融中發揮獨特優勢。蘇正謙攝

0945:中美綠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前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在主旨演講中引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向聯合國表明,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爭取「雙碳」目標,有學者估計中國要轉營至綠色低碳經濟,投資規模達40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至500萬億元規模。目前,中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約110億噸,但國內真正的低碳發電只佔總數約3成,如果要實現綠色低碳的結構性改變,需加速減排速度。

徐林認為,目前中國的清潔能源在世界有領先優勢,光伏發電及風力發電有巨大投資潛力,而且發力成本亦持續下降,因此投資綠色能源,在財務上具有吸引力。另外,投資清潔能源亦能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性。徐林稱,香港在推動中國轉型綠色低碳經濟方面,可在綠色金融、碳金融中發揮獨特優勢。

相關報道:星島大灣區融合論壇︱推動中國轉型綠色低碳 徐林:香港可在綠色金融發揮優勢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獨特優勢,在不同領域上推動發展。 蘇正謙攝
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獨特優勢,在不同領域上推動發展。 蘇正謙攝

0930: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香港在一國兩制下有獨特優勢,在不同領域上推動發展。李家超指出,中央早前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提出共30項措施,明確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三大定位、四個方向。他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積極與深圳協同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一國兩制」下「一區兩園」的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他並祝願星島日報85歲快樂,期待在下一個85年再創輝煌,繼續把國家和香港的好故事帶到全世界。

相關報道:大灣區融合論壇︱李家超:祝願星島繼續把國家和香港的好故事帶到全世界

星島新聞集團「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3今日早上9時開幕。 蘇正謙攝
星島新聞集團「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3今日早上9時開幕。 蘇正謙攝
論壇匯集華人精英翹楚,一同思考如何將成果轉化為現實中能為國家、大灣區、香港提供助力的動能,共商突破新篇。
論壇匯集華人精英翹楚,一同思考如何將成果轉化為現實中能為國家、大灣區、香港提供助力的動能,共商突破新篇。

主旨演講嘉賓則包括中美綠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徐林先生;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王曉光先生,以及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齊向東先生。

財經高峰論壇分為三大主題。第一主題為《中國宏觀經濟破局突圍  市場機遇與挑戰》,主要討論中國宏觀經濟。7月以來,中國政府有關經濟的政策頻頻出爐,由財政、貨幣、房地產,以至消費,都有各項穩增長舉措推出,以支持中國經濟溫和復蘇。目前各界都在注視中國今年第三季及第四季的情況,講者將分享可如何配合國家大局尋找到機遇,同時又會面對甚麼挑戰。

第二主題為《大灣區聯結世界  香港作為窗口角色與新方向》。香港的金融業發展一直得到中央大力支持,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為大灣區聯結世界的窗口,應如何在區內發揮所長?香港企業應如何發揮自身的差異優勢,提升大灣區內資金流的互聯互通?

第三主題為《香港創科新格局 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思維》,講者會分享香港創科的重大發展,以及可優化空間,又會討論香港需要甚麼新思維來發展下一步的創科產業。

活動詳情:

星島85周年之「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3
日期:2023年9月4日(星期一)
時間:上午9時至下午2時30分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大禮堂 

主旨演講嘉賓:

中美綠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原國家發改委財政金融司司長 徐林先生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 王曉光先生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 奇安信集團董事長 齊向東先生

主題一:中國宏觀經濟論壇

《中國宏觀經濟破局突圍  市場機遇與挑戰》
嘉賓主持:香港金融發展局主席 李律仁資深大律師
嘉賓講者:(排名不分先後)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全球化智庫香港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 鍾小平先生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 朱海斌博士
香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及經濟學講座教授 蔡洪濱教授 

主題二:大灣區經濟論壇

《大灣區聯結世界  香港作為窗口角色與新方向》
嘉賓主持: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 陳家強教授
嘉賓講者:(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特別行政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 許正宇先生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總裁(外事) 許懷志先生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 陶冬博士

主題三:香港經濟論壇

《香港創科新格局  融入國家發展新思維》
嘉賓主持:立法會議員陸瀚民先生
嘉賓講者:(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 姚兆聰先生
Lalamove首席運營官 盧家培先生
相達生物科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官 招彥燾博士
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高級總監 王秀麗女士

星島85周年之「中國宏觀經濟暨大灣區融合」論壇2023  9月4日同步網上直播  立即打開《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