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国内经济转型 招彦焘:香港土壤可以养好创科种子|持续更新

2023-09-04 06:00

星岛新闻集团「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今日(4日)早上9时开幕。是次论坛邀请到政商学界翘楚出席参与,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担任主礼嘉宾,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先生担任专题演讲嘉宾,阵容鼎盛。

论坛第三主题为《香港创科新格局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思维》。
论坛第三主题为《香港创科新格局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思维》。

1545:Lalamove首席运营官卢家培接受本报访问时表示,公司作为平台企业,适应速度快,无论市场需求量如何变化,都能短时间内配合,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物流服务将会承担起如「血液般」的重要角色。他续指,无论经济环境如何,公司的商业模式都可以适应经济的发展,有自己的角色,如经济环境佳的时候,公司可以直接补充企业的运力,企业不需投放额外的资源;而市场环境欠佳的时候,公司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卢家培:物流将承担如「血液般」重要角色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接受访问时表示,内地政策密集出台为好消息,但近两周效果一般,令经济谷底反弹有难度,故认为要先稳定情况。他续指,内房方面,内地降低首付比率及二套房贷利率都可提升需求,相关效果有待观察,而经过一段时间,房地产销售有望稳定,但在碧桂园(2007)爆煲后,要稳定供给情况困难,以往民企买地占6至7成,目前降至2成,预计在碧桂园陷入流动性问题后,有关比例会再下跌。

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香港互联互通有优势 朱海斌:应保住全球资金 维持高度开放

1430:论坛第三主题为《香港创科新格局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思维》,讲者会分享香港创科的重大发展,以及可优化空间,又会讨论香港需要甚么新思维来发展下一步的创科产业。

相达生物科技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招彦焘指,在生物科技创新方面,香港要尽快完善生态圈,更要追落后,香港土壤可以养好创科种子。他续指,虽然疫情完结,但病毒没有消失,目前公司生物科技的销售额是过去的8倍。

科技园人才及人力资源总监王秀丽认为,香港要成为国际创科中心,需向外宣传香港创科生态圈,又指期望本地创科公司能「行出去」招揽生意。她又认为,国际创科中心另一条件是要培育本地人才。

陈茂波强调并无排除减印花税的选项。苏正谦摄
陈茂波强调并无排除减印花税的选项。苏正谦摄

1300: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致辞时表示,先祝贺星岛集团85周年,为巿民带来更多精彩报道及分析。他又指疫情过后,去年经济连续几季负增长,第一季度开关后增长较大,第二季度较慢,指受外围对香港经济影响甚大。全球经济预料在今年减慢,国家及地区个别发展。内地经济发展走向出现关注,经济复苏力度能否持续,房地产情况,以及内资在内地投资及资金走向,种种因素牵动金融巿场,气氛也影响经济。

陈茂波昨日发表网志,调低股票印花税并不足以结构性、长期地刺激股市交投,但他强调并无排除减印花税的选项,「大家不要误会」,称要以「组合拳全面咁睇 」 ,不能单纯靠一招。

相关报道: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陈茂波致辞:无排除减股票印花税选项 大家不要误会

论坛第二主题为《大湾区联结世界 香港作为窗口角色与新方向》。 苏正谦摄
论坛第二主题为《大湾区联结世界 香港作为窗口角色与新方向》。 苏正谦摄

1200:论坛第二主题为《大湾区联结世界 香港作为窗口角色与新方向》,主要讨论香港作为世界窗口角色及肩负金融枢纽角色,要如何在区内发挥所长,在促进区内发展之馀,帮助香港本地经济发展。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表示,香港优势包括最大的一国两制,香港是国家最国际化的城市,不管方方面面国际性都很强;第二是商业制度、法律体系的优势,香港跟内地的合作之所以能够这麽成功,是因为国际投资者来香港用自己非常熟悉的文明就能够参与到内地市场,不管是股票、债券,抑或现在ETF等等市场投资;第三个是人才优势, 香港金融业人才密度非常高。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执行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陶冬指,上海有上海的优势,香港有香港的优势。作为中国通往世界的金融窗口定位,在可预见的将来,香港是不会被替代掉,直言「上海是无法超越香港」,香港在大湾区的一个核心优势,以及对于内部国家经济的最大贡献,一定在金融上,而香港要维持住这个金融中心,必须和大湾区融合,物流、人流、资金流全面无衔接的流动,对香港还是极其重要的;另外,香港如要保持住优势,一定要维持自己独特制度。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外事)许怀志表示,大湾区是好的切入点,跨境贸易结算便利更有效,可以在广东及深圳设立试点。他指,香港在内地银行分行逾500间,推行跨境支付,在不久将来以人民币作为支付工具,以便两地居民旅游及消费。同时,跨境置业需求越来越多,惟跨境按揭、跨境调配资金购房的配套未如理想。

相关报道: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香港在大湾区有核心优势 陶冬:上海无法超越香港

论坛的讨论主题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破局突围  市场机遇与挑战》。陈浩元摄
论坛的讨论主题之一是《中国宏观经济破局突围  市场机遇与挑战》。陈浩元摄

1100: 「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分为三大主题。第一主题为《中国宏观经济破局突围  市场机遇与挑战》,主要讨论中国宏观经济。7月以来,中国政府有关经济的政策频频出炉,由财政、货币、房地产,以至消费,都有各项稳增长举措推出,以支持中国经济温和复苏。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从企业角度方面,在中国改革开放后,民营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而企业习惯高速增长,但在发展中忽略外围经济变化,需要改变以前扩张式经营方式。不过,他续指在约十年间,企业仍未习惯放慢增长,又认为目前企业家的战略应为「能活下来」,此为在新时代下的奋斗目标。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中国第二季经济超预期下行,不同行业的差异大,当中新能源及餐饮行业正在复苏。他续指,中国经济受周期性经济影响,包括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内需不足及房地产市场走弱,而企业应重视结构性问题,国际生产链变化在俄乌战争下加速,预计未来数年相关改变更明显,影响内地出口商。他提及,国内经济模式转型,包括房地产等主导行业,而传统基建在转型下受压,但数字科技及养老等领域有相当大的发展机会。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全球化智库香港委员会副主席锺小平表示,现在最关心的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民营企业基本上现在非常艰难,那麽企业要如何破僵、在社会上能竞争,一个是创新,创新是企业突破的重要法宝,另外是走多元化市场道路,所以要跟国际化接轨,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够进步,同时中央也会给更多的政策来帮助民营企业来做好更多的工作。他指出,香港和内地是很好的协调,但是「如果民营企业趴下了,中国经济也看不到太多的希望。」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蔡洪滨表示,当前时代内、外环境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也是,所以企业要根本性调整认知、思维和战略。他指出,从内部环境而言,是短中长期很多问题的叠加所导致的变化,而非刺激一下短期需求,经济就能回来,应该是寻求短期稳定,中长期慢慢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不是半年一年的问题。

相关报道: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中国企业要走出去 锺小平:如民营企业趴下 中国经济也看不到希望

王晓光表示,当下全球宏观环境面临巨变,香港、大湾区均迎来新的时代机遇。苏正谦摄
王晓光表示,当下全球宏观环境面临巨变,香港、大湾区均迎来新的时代机遇。苏正谦摄

1000:中国建筑国际(3311)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王晓光在星岛85周年论坛进行主题演讲时表示,当下全球宏观环境面临巨变,香港、大湾区均迎来新的时代机遇,‌‌香港将继续发挥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角色,‌‌而驻港央企亦将进一步发挥大湾区超级联系人的作用。王晓光指,「‌‌世界百年巨变,当不确定和不稳定日益增强,唯有专注确定,努力耕耘答好时代之问。」‌‌在做好专业的同时主动思考时代难题,‌‌创新解决时代命题,‌‌就一定能创造更大的辉煌。

相关报道:全球宏观环境面临巨变 王晓光:香港、大湾区迎来新时代机遇

齐向东表示,网络数据安全将成为支柱产业,亦是香港科技创新的重点。苏正谦摄
齐向东表示,网络数据安全将成为支柱产业,亦是香港科技创新的重点。苏正谦摄

0950: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网络数据安全将成为支柱产业,亦是香港科技创新的重点。他表示,不论是哪种未来创科发展预测,都离不开网络数据安全。他认为,网络与数据安全事件已成大病患。由于政府运作、社会服务日益依赖数据和智能系统,一旦网络发生事故或受到攻击,将直接影响生命安全,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因此在推动网络化的同时,政治机构必须守护好网络安全。

相关报道: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 科创成香港新重点 网络易攻难守 齐向东:需要更多资金及防护人才

徐林称,香港在推动中国转型绿色低碳经济方面,可在绿色金融、碳金融中发挥独特优势。苏正谦摄
徐林称,香港在推动中国转型绿色低碳经济方面,可在绿色金融、碳金融中发挥独特优势。苏正谦摄

0945: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在主旨演讲中引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向联合国表明,中国二氧化碳排放争取「双碳」目标,有学者估计中国要转营至绿色低碳经济,投资规模达400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至500万亿元规模。目前,中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约110亿吨,但国内真正的低碳发电只占总数约3成,如果要实现绿色低碳的结构性改变,需加速减排速度。

徐林认为,目前中国的清洁能源在世界有领先优势,光伏发电及风力发电有巨大投资潜力,而且发力成本亦持续下降,因此投资绿色能源,在财务上具有吸引力。另外,投资清洁能源亦能保障中国的能源安全性。徐林称,香港在推动中国转型绿色低碳经济方面,可在绿色金融、碳金融中发挥独特优势。

相关报道:星岛大湾区融合论坛︱推动中国转型绿色低碳 徐林:香港可在绿色金融发挥优势

李家超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独特优势,在不同领域上推动发展。 苏正谦摄
李家超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独特优势,在不同领域上推动发展。 苏正谦摄

0930:行政长官李家超致辞时表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有独特优势,在不同领域上推动发展。李家超指出,中央早前公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提出共30项措施,明确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三大定位、四个方向。他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协同推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他并祝愿星岛日报85岁快乐,期待在下一个85年再创辉煌,继续把国家和香港的好故事带到全世界。

相关报道:大湾区融合论坛︱李家超:祝愿星岛继续把国家和香港的好故事带到全世界

星岛新闻集团「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今日早上9时开幕。 苏正谦摄
星岛新闻集团「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今日早上9时开幕。 苏正谦摄
论坛汇集华人精英翘楚,一同思考如何将成果转化为现实中能为国家、大湾区、香港提供助力的动能,共商突破新篇。
论坛汇集华人精英翘楚,一同思考如何将成果转化为现实中能为国家、大湾区、香港提供助力的动能,共商突破新篇。

主旨演讲嘉宾则包括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先生;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王晓光先生,以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先生。

财经高峰论坛分为三大主题。第一主题为《中国宏观经济破局突围  市场机遇与挑战》,主要讨论中国宏观经济。7月以来,中国政府有关经济的政策频频出炉,由财政、货币、房地产,以至消费,都有各项稳增长举措推出,以支持中国经济温和复苏。目前各界都在注视中国今年第三季及第四季的情况,讲者将分享可如何配合国家大局寻找到机遇,同时又会面对甚么挑战。

第二主题为《大湾区联结世界  香港作为窗口角色与新方向》。香港的金融业发展一直得到中央大力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大湾区联结世界的窗口,应如何在区内发挥所长?香港企业应如何发挥自身的差异优势,提升大湾区内资金流的互联互通?

第三主题为《香港创科新格局 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新思维》,讲者会分享香港创科的重大发展,以及可优化空间,又会讨论香港需要甚么新思维来发展下一步的创科产业。

活动详情:

星岛85周年之「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
日期:2023年9月4日(星期一)
时间:上午9时至下午2时30分
地点:香港君悦酒店大礼堂 

主旨演讲嘉宾:

中美绿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原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 徐林先生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主席 王晓光先生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奇安信集团董事长 齐向东先生

主题一: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中国宏观经济破局突围  市场机遇与挑战》
嘉宾主持: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 李律仁资深大律师
嘉宾讲者:(排名不分先后)
全球化智库副主任、全球化智库香港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锺小平先生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 朱海斌博士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院长及经济学讲座教授 蔡洪滨教授 

主题二:大湾区经济论坛

《大湾区联结世界  香港作为窗口角色与新方向》
嘉宾主持:香港科技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兼任教授 陈家强教授
嘉宾讲者:(排名不分先后)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 许正宇先生
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外事) 许怀志先生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陶冬博士

主题三:香港经济论坛

《香港创科新格局  融入国家发展新思维》
嘉宾主持:立法会议员陆瀚民先生
嘉宾讲者:(排名不分先后)
香港机场管理局机场运行执行总监 姚兆聪先生
Lalamove首席运营官 卢家培先生
相达生物科技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 招彦焘博士
香港科技园公司人才及人力资源高级总监 王秀丽女士

星岛85周年之「中国宏观经济暨大湾区融合」论坛2023  9月4日同步网上直播  立即打开《星岛头条》APP:https://bit.ly/3yLrgYZ

---

《星岛头条》APP经已推出最新版本,请立即更新,浏览更精彩内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应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