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膠袋徵費︱揭膠袋徵費4大亂象 實測七成多收費用或派過多膠袋

2023-08-15 10:19

消委會.膠袋徵費︱揭膠袋徵費4大亂象 實測七成多收費用或派過多膠袋
消委會.膠袋徵費︱揭膠袋徵費4大亂象 實測七成多收費用或派過多膠袋

消委會.膠袋徵費︱政府在2022年底實施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優化計劃),零售商須就每個向顧客提供沒有獲豁免收費的膠袋收取不少於$1(包括網上零售交易),並取消對盛載冰鮮或冷藏食品可免費取用膠袋的豁免,優化計劃實施至今逾半年。消委會今日(15日)發表報告,指商戶在釐定收費水平時有欠清晰,有商戶多收、少收費用,甚至收費後沒有提供膠袋。

膠袋徵費4大亂象。(消委會提供)
膠袋徵費4大亂象。(消委會提供)
消委會發表報告,指商戶在釐定收費水平時有欠清晰。(消委會提供)
消委會發表報告,指商戶在釐定收費水平時有欠清晰。(消委會提供)
消委會發表報告,指商戶在釐定收費水平時有欠清晰。(消委會提供)
消委會發表報告,指商戶在釐定收費水平時有欠清晰。(消委會提供)
政府在2022年底實施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優化計劃)。
政府在2022年底實施優化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優化計劃)。

消委會.膠袋徵費︱部分商戶沒有事先列明收費金額

消委會職員今年6月至7月初以一般消費者身份,先後於11間網店及網購平台(涉及12間商號)實試購買新鮮、冰鮮、冷藏或一般食品,當中包括連鎖超市與食品店的自家網店,以及與超市合作的第三方外賣平台。實試過程包括購買3組食品,分別只購買濕貨(新鮮、冰鮮或冷藏食品)、只購買乾貨(罐頭、杯麵及薯片),以及一併購買乾濕貨,同時包括上門派送及店取服務。

11間網店/網購平台之中,有6間均列明需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當中3間有列出相關收費金額或上限,另一間第三方平台只列出其中一間合作超市的膠袋費金額,而另一間合作超市的相關資料則欠奉,其餘2間則沒有事先列明收費金額,只在結帳時才實時顯示須收取的金額。

在合共69次網購實試中,有37次(54%)均需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每次訂單收費介乎$1至$6,提供的膠袋數量由1個至8個不等。若以每個膠袋收取$1及不考慮可豁免的情況,點算實試中提供的淨膠袋數量,在37次有收取膠袋費/包裝費的實試中,有10次(即約27%)提供的膠袋數量與收取的相關費用相符。

由於有3間網店/網購平台以包裝費為名,收費或涵蓋其他包裝物料。若撇除當中14次涉及其他包裝物料的實試,在餘下23次的相關實試中,只有6次(即約26%)提供的膠袋數量與收費相符,另外有7次提供的膠袋數量少於實際收取的費用,有10次則是膠袋數量超出收取的費用。無論以哪種計法都好,結論都是只有不足三成商戶有準確收取,即逾七成多收費用或派發過多膠袋。

消委會總結出商戶四大問題:

消委會.膠袋徵費︱1. 膠袋數量超出或少於所收取的費用

實試中有 10 次,網店/網購平台所提供的膠袋數量,均超出實際收取的膠袋費/包裝費。撇除當中2次屬「優化計劃」下可豁免的情況(盛載沒有包裝的蔬果),仍有8次網店/網購平台分別提供2個至7個膠袋(包括保溫袋),超出收取的$1.5至$6膠袋費或包裝費。例如有超市將3款本身已經有完整密封包裝的濕貨,分別放於3個平口膠袋內,但只收取$2 膠袋費;亦有外賣平台用2個膠袋雙重盛載所有貨品,卻只收取$1.5 膠袋費,不符合優化計劃要求。

亦有網店/網購平台每個膠袋收費多於$1。例如有4次透過一個外賣平台訂購超市不同數量的貨品,均只獲發 1 個膠袋,但收取$3膠袋費。

消委會.膠袋徵費︱2. 沒有收取膠袋費卻提供膠袋或保溫袋

在5次實試當中,雖然貨品都不屬於「優化計劃」的豁免情況,但有網店/網購平台均沒有收取任何膠袋費或包裝費,卻提供了 1 個至 3 個膠袋。

例如有超市於其中2次實試中,不論上門派送或店取服務,都免費提供了3個膠袋。環保署表示,如在實試過程中發現有使用多個包裝膠袋,要先了解膠袋來源。倘若該貨品經由物流公司送遞,提供的膠袋不涉及以零售方式出售貨品,便不用收取費用;但如果多個包裝膠袋由零售商戶提供,除可豁免的情況外,商戶須就每個向顧客提供的膠袋收取最少$1。

另一方面,在9次實試中,當中6次並沒有收取膠袋費或包裝費,有3間網店/網購平台分別使用了2個至4個保溫袋盛載部分濕貨,包括可於室溫存放的西蘭花及蘋果。由於在「優化計劃」下已取消對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的膠袋豁免,因此用來盛載已完整包裝食品的保溫袋不再獲豁免收費,除非貨品的品質會在不載於保溫袋內時變差,這樣保溫袋可視為構成貨品一部分的膠袋而毋須收費。如果保溫袋只用作盛載和攜帶用途,便需要收費。

消委會.膠袋徵費︱3. 收費後沒有提供膠袋

有網店/平台雖然收取了膠袋費或包裝費,卻沒有提供膠袋,部分以紙袋代替,或以紙箱盛載貨品。例如有5次透過同一網購平台訂購貨品,最多收取$3包裝費,卻只提供1個至2個紙袋;另有3次於同一網店直接購貨亦收取$2包裝費,但只以紙箱盛載貨品。環保署表示,商戶如向顧客收取費用但提供紙袋,並沒有違反《產品責任環保條例》。

消委會.膠袋徵費︱4. 貨品一樣但收費及膠袋數量每次不同

訂購相同種類及數量的貨品,實試發現所收取的膠袋費或包裝費亦有不同。例如其中兩次在同一超市重複訂購9款相同貨品,同樣提供了3個膠袋,但第一次收取了$2膠袋費,第二次則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在另一超市兩次重複訂購6款相同濕貨,第一次收取$6包裝費及提供8個膠袋,第2次則只收取$3包裝費,但只獲發1個膠袋,當中部分貨品改以紙袋及紙箱盛載。

即使收取的膠袋費相同,但所提供的膠袋數量都可能不一樣。例如其中5次在同一網店的實試,雖然都同樣收取$2膠袋費,卻分別獲提供2個至6 個膠袋,當中有2次重複訂購9件相同貨品,第一次獲發6個膠袋,第二次則只得3個膠袋。

消委會指,綜觀各個網店/平台所列載的膠袋費或相關收費資料,有平台只列出會「收取小量費用」,亦有平台指收費會「按貨品重量及尺寸而定」,有些更完全沒有相關收費資料,其清晰及透明度有待改善。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