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龍:如果你要去遠方,新疆是個好地方

2023-08-12 21:26

新疆的萬里風光。李龍攝
新疆的萬里風光。李龍攝

對新疆最初的認識,來自小學課本:這是一個遙遠偏僻的地方,少數民族衆多,騎馬放牧,喝酒吃肉;後來,隨著連環畫小人書的廣泛流傳,新疆在我的印象中,便成了一個騎著小毛驢,頭戴氈帽、腳穿皮靴、手抱冬不拉,機智多謀幽默搞笑的阿凡提。再後來,更多接觸到新疆的是從電視新聞,一段時間裏,打架、傷人、放火、搶掠的新聞報道讓新疆成了「暴力、恐怖主義」的代名詞。

如今,我終於有機會踏上這熟悉而陌生,感覺很近而又遙遠的西域,親自用腳步去丈量、用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體驗這片神秘又神奇的土地。

吐魯番交河故城。李龍攝
吐魯番交河故城。李龍攝

. 遠。

「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儘管范仲淹的《漁家傲》讓我已有心理準備,接到行程表時還是吃了一驚,由深圳飛烏市的距離超過三千公里,航程5個多小時,而平時港人最熱衷「返鄉下」的日本韓國,也才三四個小時,去一趟新疆,比出國還遠!這一下就體會到了祖國的地域遼闊,新疆的遙遠。

. 大。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李白的《關山月》形象地描繪了塞外的恢宏寬廣,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位於中國西北邊陲,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陸地面積六分之一,與8個國家接壤,是中國面積最大毗鄰國家最多,陸地國界綫最長的省區,

此次旅程,我們早起晚歸,馬不停蹄,也只是在新疆最核心的地帶走了一個小小的圓環,走過的地方可能遠不到整個新疆的百分之一,但我們已見識到了不同的自然地域特色:有皚皚的雪山,茫茫的戈壁;也有連綿的草甸,翠綠的農田;有海拔3000米以上面積超過2萬3000平方公里的草場巴音布魯克,也有低於海平面154米、面積5萬平方公里的吐魯番盆地;我們體驗了零度的低溫冰凍,也體驗了44度的高溫炙烤;體驗了熱情似火的驕陽,也體驗了快如疾矢的強風,荀子說,「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縱觀全世界,擁有如此地大物博,風光秀麗的國家也不多。我們應該為生在這個美麗富饒的國度而驕傲和自豪。

烏魯木齊大巴扎。李龍攝
烏魯木齊大巴扎。李龍攝

. 荒。

王昌齡詩曰:「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関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葦草」,新疆幅員遼闊,地貌神奇,兼容並蓄了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山脈、大冰川、大水系、大沙漠、大戈壁、大綠洲、大草原、大森林,短短幾天行程裏,雖未曾踏足北疆廣袤的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和南疆的塔克拉瑪干沙漠以及著名的無人區羅布泊,但我們已見識到了長達250公里的獨庫公路南段戈壁岩石地貌,由於遠離海洋和高山環繞,造成了新疆乾旱的氣候特徵,166萬平方公里總面積中,農用土地只有521萬公頃,總人口只有2400萬人,地廣人稀的特點使其很多地方看起來很荒蕪,自古以來,邊塞詩人筆下描寫的都是蒼涼孤寂和落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北風捲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這種蒼涼和荒蕪感是她獨特的一種風采和魅力,也使新疆成爲一個和其他內地城市不一樣的存在。

自漢代開始,新疆地區正式成爲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在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歷史演進中,新疆同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同開拓了中國的遼闊疆土,形成了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的關係,共同締造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從張騫、烏孫公主、班超,到左宗棠、曾紀澤,先輩們殫精竭慮前赴後繼為新疆領土完整,民族和睦相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疆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繁榮發展時期,國家對新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50年代初,王震將軍率領十萬軍隊到石河子屯墾,一手握槍一手拿鎬,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硬生生把森林搬進了沙漠,把戈壁變成了良田,幾代軍墾人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和汗水,貢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把一座新城留給了後人。而儘近十年來,國家已經投放了4萬億人民幣到新疆,支持新疆的發展和建設,今天的新疆,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和平、安全、有序、充滿活力的城市,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設施日益完善,工業、農業、畜牧業、高科技業發展一日千里,這次參觀了一個企業特變電工,1988年創立初期總資產不足15萬元,經過短短30幾年艱苦奮鬥,今天的縂資產已超過1980億,納稅額從2萬元增長到120億元,它的奮鬥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個新疆,以至一個新中國的成長史。曾經的荒漠,已成良田;曾經的天塹,已成坦途;曾經的游牧民族,如今有了政府提供的固定居所;曾經的南疆文盲,如今有了15年免費義務教育;曾經的民族矛盾,如今也已能夠和平共處。

200多年前左宗棠留下的手跡。李龍攝
200多年前左宗棠留下的手跡。李龍攝

當身處二千多年歷史的交河故城廢墟之上,當站在二百多年前左宗棠留下的手跡之前,我不禁想起作家余秋雨先生在2000年之際寫下的那本《千年一嘆》,也像他當年那樣陷入深深的思考:生命之於我們到底是什麼?文明的起源、成熟、衰敗之間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古巴比倫,爲何如今只剩下中華文明還在閃閃發亮,照耀東方?

本次旅程途中雖然在石河子高速服務區小休,但卻無暇參觀當地的「艾青詩歌館」,但我知道,那裏藏有他的一首詩:
《年輕的城》
我到過許多地方
數這個城市最年輕
它是這樣漂亮
令人一見傾心
不是瀚海蜃樓
不是蓬萊仙境
它的一草一木
都由血汗凝成
你說它是城市
卻有田園風光
你說它是鄉村
卻有許多工廠
蒼鬱的樹林裏面
是一排排的廠房
百鳥的鼓譟聲中
傳來馬達的聲響
空氣是這樣清新
聞到田園的芳香
微風輕輕吹拂
掀起綠色的波浪
它像一個拓荒者
全身都浴著陽光
面對著千里戈壁
兩眼閃耀著希望
更像一個戰士
革命的熱情洶湧
只要一聲號令
就向前猛打猛衝
到處都是建設工地
勞動的聲音在沸騰
我的心隨著手推車
在碎石公路上飛滾
艷陽天,風雪天
在黎明,在黃昏
一年三百六十天
看它三萬六千遍
因為它永遠在前進
時時刻刻改變模樣
因為我透過這個城市
看見了新中國的成長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成員   李 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