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文:逾30市醫欲赴內地執業 主要是臨床領袖不影響本地人手

2023-08-07 18:51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今(7日)舉辦「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聯合發展」記者會。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今(7日)舉辦「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聯合發展」記者會。

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今(7日)舉辦「推廣香港與大灣區醫療聯合發展」記者會,會上嘉賓對推動大灣區醫療融合工作提出倡議,前食物及衛生局長、大灣區醫療專業發展協會榮譽會長高永文指,透過香港與大灣區的醫療聯合,兩地醫療模式會越走越近,而香港人不論在大灣區還是香港就醫,都能接受相同模式的醫療服務。

高永文亦透露,有30多名香港醫生正申請赴內地執業交流,除16名家庭科及普通科醫生,亦有多名專科醫生,包括心臟科、精神科、外科、臨床腫瘤科、腸胃科、耳鼻喉科、呼吸系統科、婦科、骨科及眼科。他強調,這些醫生主要是醫療管理人員和臨床領袖,不會影響本地醫護人手供應。

3位有意到大灣區執業的醫生接受訪問。左起:吳燕婷、李罡毅、龐朝輝。許兆峰攝
3位有意到大灣區執業的醫生接受訪問。左起:吳燕婷、李罡毅、龐朝輝。許兆峰攝

高永文指出,現時兩地醫療制度不同,港人即使到內地就醫,亦不能服用一些香港慣向用藥。同樣地,一些香港常用的醫療器材亦不能於內地使用。雖然兩地有互通機制,內地有19間醫院可以透過「港澳藥械通」,逐項申請使用已於香港註冊的藥械,當中有20多種藥物和一些醫療器械在申請名單內,不過制度有明顯不足之處。高永文指,計劃其中一個條件是急,即要求藥物符合緊急的需求,而一些非緊急藥物則未能申請到在內地醫院使用。就此,高永文建議政府與內地協調,就醫院數目及可申請藥械類別進行放寬,以及提供相關資訊的透明度,讓市民和業界在求醫或行醫時,有需要都可使用此機制,亦令業界在得到許可後,不需面對入境等程序問題。

另外,醫療衞生界議員林哲玄亦提出,內地應該將香港納入器官移植互通機制,內地人口數目龐大,可以增加有需要接受器官捐贈人士的配對機會。對於外界對器官移植的擔憂,他笑指整個器官移植涉及專業性,「在後巷將人體器官拿出,並移植到他人身上是絕不可能」。他亦強調有恆常機制可以加快運送器官的速度。

會後3名有意到內地發展的醫生接受傳媒訪問,眼科醫生龐朝輝提到,現時有資格到內地執業的醫生年資較長,而且已經私人執業,因此無意到內地發展。加上兩地法制,稅務等不同,以及客源問題,令有意到內地發展的醫生卻步,希望政府有一個方便的平台,令醫生有意在兩地流動。

精神科醫生吳燕婷則指,她早於2019年便透過遙距方式向內地病人提供專業意見,病人可在內地醫院配藥。不過,她指兩地交通方便,因此有不少病人會從內地到港診症並配藥。

實習記者:許兆峰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