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年歷史霓虹招牌告別佐敦 太平館餐廳舊招牌熄燈落幕

2023-08-07 15:06

近60年歷史霓虹招牌告別佐敦 太平館餐廳舊招牌熄燈落幕
近60年歷史霓虹招牌告別佐敦 太平館餐廳舊招牌熄燈落幕

曾獲香港四大才子光顧、首創港式鼓油西餐的百年老店「太平館餐廳」,繼尖沙咀老店的薯條造型霓虹燈招牌今年2月「熄燈」拆卸後,同樣見證59年香港歷史變遷的佐敦茂林街分店霓虹招牌,昨晚在第五代傳人徐錫安與霓虹保育機構「霓虹交滙」見證下,完成任務功成身退,交由機構保存,留待日後有機會於中環大館重現光芒。

太平館餐廳佐敦分店霓虹招牌昨晚拆卸。(霓虹黯色FB)
太平館餐廳佐敦分店霓虹招牌昨晚拆卸。(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利用吊籠進行高空拆卸工序。(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利用吊籠進行高空拆卸工序。(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用風煤樽切割招牌支架期間,火花四濺。(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用風煤樽切割招牌支架期間,火花四濺。(霓虹黯色FB)
太平館餐廳佐敦分店霓虹招牌昨晚拆卸。(霓虹黯色FB)
太平館餐廳佐敦分店霓虹招牌昨晚拆卸。(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用風煤樽切割招牌支架期間,火花四濺。(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用風煤樽切割招牌支架期間,火花四濺。(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以吊臂將6米高、仍未熄燈的霓虹招牌小心安放於地面。(霓虹黯色FB)
工程人員以吊臂將6米高、仍未熄燈的霓虹招牌小心安放於地面。(霓虹黯色FB)
太平館餐廳霓虹招牌完美落幕。(霓虹黯色FB)
太平館餐廳霓虹招牌完美落幕。(霓虹黯色FB)
茂林街的太平館餐廳,兩邊街道掛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經不覺已超越半個世紀。(尹敬堂攝)
茂林街的太平館餐廳,兩邊街道掛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經不覺已超越半個世紀。(尹敬堂攝)
太平館餐廳兩邊街道掛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經不覺已超越半個世紀。(尹敬堂攝)
太平館餐廳兩邊街道掛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經不覺已超越半個世紀。(尹敬堂攝)
茂林街太平館餐廳,兩邊街道掛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經不覺已超越半個世紀。(尹敬堂攝)
茂林街太平館餐廳,兩邊街道掛起一大一小霓虹招牌,不經不覺已超越半個世紀。(尹敬堂攝)

太平館餐廳茂林街分店開業近60年 招牌陪伴港人成長

太平館餐廳佐敦分店的霓虹招牌,早在1964年於茂林街開業時已經掛上,陪伴顧客長達59年,招牌的特別之處除了要求霓虹師傅扭出薯條狀的燈管外型,保留裝飾風藝術(art deco)風格外,招牌字體出自嶺南派已故學者陳荊鴻的手筆,當中太平館餐廳的「餐」字寫成「飡」,在香港招牌史上極為罕見,不過由於因應屋宇署「小型工程監管制度」,最終不獲署方批准保留,直至昨晚太平館餐廳第五代傳人徐錫安與霓虹保育機構「霓虹交滙」負責人在場一起見證這面招牌熄燈。

霓虹交匯今次沿用實時記錄方式,拍攝整個招牌落幕的過程,只見工程人員乘坐吊籠在高空用大鐵剪切割穩定招牌的鋼索,再用風煤樽逐一切開連接霓虹招牌的支架,再以吊臂將6米高、仍未熄燈的霓虹招牌小心安放於地面,最後以熄燈完成作結,料稍後保存於元朗倉庫中,留待日後在中環大館重新展出。至於餐廳稍後仿效尖沙咀分店,重新訂造一個符合政府要求的迷你霓虹招牌,重新懸掛在店外亮起,讓它延續東方之珠的霓虹故事。

相關新聞:近1800塊違例招牌未遵清拆令 5塊霓虹招牌納M+館藏

太平館餐廳1976年先於尖沙嘴柯士甸道開分店,其後1981年再於加連威老道開設分店。(郭斯恆提供)
太平館餐廳1976年先於尖沙嘴柯士甸道開分店,其後1981年再於加連威老道開設分店。(郭斯恆提供)
太平館餐廳1976年先於尖沙嘴柯士甸道開分店,其後1981年再於加連威老道開設分店。(郭斯恆提供)
太平館餐廳1976年先於尖沙嘴柯士甸道開分店,其後1981年再於加連威老道開設分店。(郭斯恆提供)
首家太平館餐廳於1860年在廣州開業,其後在於其他地點開分店,圖為1927在廣州永漢路開設的分店。(維基百科)
首家太平館餐廳於1860年在廣州開業,其後在於其他地點開分店,圖為1927在廣州永漢路開設的分店。(維基百科)
位於尖沙嘴加連威老道的太平館餐廳,1981年開業,門外霓虹招牌懸掛至今,今年2月黯然拆去。(霓虹黯色fb)
位於尖沙嘴加連威老道的太平館餐廳,1981年開業,門外霓虹招牌懸掛至今,今年2月黯然拆去。(霓虹黯色fb)
舊招牌薯條外觀,藍底配紅白字體,保留舊字「太平館飡廳」,夜空中尤為搶眼。(霓虹黯色fb)
舊招牌薯條外觀,藍底配紅白字體,保留舊字「太平館飡廳」,夜空中尤為搶眼。(霓虹黯色fb)
位於尖沙嘴加連威老道的太平館餐廳門外霓虹招牌今年2月黯然拆去。(霓虹黯色fb)
位於尖沙嘴加連威老道的太平館餐廳門外霓虹招牌今年2月黯然拆去。(霓虹黯色fb)
尖沙嘴加連威老道「太平館」餐廳、室內裝修擺設。(資料圖片)
尖沙嘴加連威老道「太平館」餐廳、室內裝修擺設。(資料圖片)
已故著名食評人莫天賜與太太莫何敏儀曾到位於中環士丹利街太平館餐廳用餐。(資料圖片)
已故著名食評人莫天賜與太太莫何敏儀曾到位於中環士丹利街太平館餐廳用餐。(資料圖片)
餐廳主打港式懷舊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雞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餐廳主打港式懷舊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雞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餐廳主打港式懷舊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雞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餐廳主打港式懷舊鼓油西餐,主菜包括瑞士汁雞翼及瑞士汁炒牛河、甜品梳乎厘。(google photo)

太平館餐廳首創豉油西餐 本港四大才子留身影

翻查資料,太平館餐廳成立於1860年,由徐氏家族在廣州太平沙開設首間華人經營的西餐館,其後於五十年代在香港開設分店,經過舊樓拆卸、重建、搬遷,現時已轉由第五代傳人經營,先後在油麻地、中環、尖沙咀、銅鑼灣等地點開設分店,主打鼓油港式西餐如瑞士汁炒牛河、瑞士汁雞翼及甜品梳乎厘,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的金庸、倪匡、黃霑及蔡瀾均曾在太平館留下身影,亦有不少名人作家如也斯、亦舒、小思、李碧華、陳冠中、王迪詩亦曾光顧,一度成為文人雅士的聚腳地。

相關新聞:霓虹拯救隊保育半世紀「香港製造」招牌 游說老店東「交牌」拉鋸逾年

六、七十年代香港霓虹夜景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網圖)
六、七十年代香港霓虹夜景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網圖)
六、七十年代香港霓虹夜景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網圖)
六、七十年代香港霓虹夜景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網圖)
六、七十年代香港霓虹夜景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網圖)
六、七十年代香港霓虹夜景成為香港引以為傲的景色。(網圖)
旺角沙爹王食肆連招牌早已不復存在。(霓虹交匯facebook)
旺角沙爹王食肆連招牌早已不復存在。(霓虹交匯facebook)
德興桑拿及理想酒店因欠租而遭收舖。(霓虹交匯facebook圖片)
德興桑拿及理想酒店因欠租而遭收舖。(霓虹交匯facebook圖片)
冠南華婚紗老店招牌去年8月拆卸成功獲保留。(冠南華fb)
冠南華婚紗老店招牌去年8月拆卸成功獲保留。(冠南華fb)
泉章居旺角門巿2020年結業,招牌未能成功保留。(霓虹交滙提供圖片)
泉章居旺角門巿2020年結業,招牌未能成功保留。(霓虹交滙提供圖片)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