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 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 存活率提高兩成

2023-07-11 13:52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11日)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指該技術能提早偵測到沒有病癥的鼻咽癌患者,有助提高存活率。研究發現,第一次篩查被認為出現「假陽性」結果的參加者,第二次篩查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是檢測陰性者的17倍,顯示相關技術能夠檢測目前和未來患癌風險,有助及早診斷鼻咽癌患者。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盧煜明(中)、陳君賜(右)。(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盧煜明(中)、陳君賜(右)。(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盧煜明(中)、陳君賜(右)。(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盧煜明(中)、陳君賜(右)。(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中大發表「血漿DNA」篩查技術,提早識別鼻咽癌風險。(陳子悠攝)

「假陽性」患者 第二輪測試確診風險高17倍

鼻咽瘤是本港以至華南地區常見的癌症,每10萬名中年男士中,每年便有35人確診罹患此症。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本港每年有700 多宗鼻咽癌新症。

中大研究團隊於2013至2016年對超過2萬名沒有鼻咽癌症狀的中年男性進行「血漿EB病毒DNA測試」,當中309人持續呈陽性反應者接受進一步檢查,發現34人罹患鼻咽癌。研究進一步發現,而剩餘275人當時的測試結果被視為假陽性。3至5年後,團隊再為參加者進行第二輪測試,結果顯示當時未被發現的患者患鼻咽癌的風險,比病毒DNA測試一直呈陰性的人高17倍。

可識別七成第1、2期患者

中大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陳君賜指,通過「血漿EB病毒DNA測試」的鼻咽癌患者,有七成都能於第1和2期時發現。透過及早發現鼻咽癌,能將5年內的存活率增加兩成,亦可接受範圍較少的放射治療,避免晚期化療的後遺症,例如聽覺受損、手腳麻痹等。

陳君賜指,現時已經與醫管局合作,免費提供第一版本技術予醫管局使用。而準確度較高的最新技術,由於成本較貴,會以售價約$2000的方式提供服務。

中大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盧煜明教授指,非入侵性的「血漿EB病毒DNA」測試比現有癌症測試例如PVB測試,準確度高出14%,未來將會繼續研究應用於其他癌症測試。

記者:陳子悠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