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郊遊│機電署開發「政府物聯通」全方位網絡覆蓋技術 應用於郊區拯救防洪

2023-07-10 00:01

機電署高級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馬燦興(左)講解政府物聯通(GWIN)技術。 黎詠斯攝
機電署高級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馬燦興(左)講解政府物聯通(GWIN)技術。 黎詠斯攝

戶外郊遊近年已成為不少市民的熱門假日活動,然而,部分偏遠的郊野地區沒有流動電話網絡訊號覆蓋,遠足人士一旦發生意外,未必能發送求救信號。機電署近年開發「政府物聯通」(GWIN) 全方位網絡覆蓋技術,推動「智慧郊遊」,透過智能內置GPS定位技術的定位裝置,用GWIN網絡傳送定位數據,即使身處手機收不到流動訊號的地方,只要遠足人士攜帶定位裝置,亦可用GWIN網絡傳輸數據傳送求救信息。另外,新技術亦應用於實時監察防洪及郊外非收費車位空置情況。

機電署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李嘉俊表示,該署近年開發了一個無線低功耗傳感器網絡,即政府物聯通 (GWIN)。黎詠斯攝。
機電署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李嘉俊表示,該署近年開發了一個無線低功耗傳感器網絡,即政府物聯通 (GWIN)。黎詠斯攝。
機電署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香美珍表示,現時有約250個非收費錶錶路旁泊車位安裝了感應器及透過GWIN傳遞訊號。黎詠斯攝。
機電署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香美珍表示,現時有約250個非收費錶錶路旁泊車位安裝了感應器及透過GWIN傳遞訊號。黎詠斯攝。
無人機上安裝小型GWIN令個別訊號盲點提供覆蓋。黎詠斯攝。
無人機上安裝小型GWIN令個別訊號盲點提供覆蓋。黎詠斯攝。
在車位上安裝泊車感應器,一有車輛停泊就可以感應到。黎詠斯攝。
在車位上安裝泊車感應器,一有車輛停泊就可以感應到。黎詠斯攝。
車位被佔用後,應用程式上就會顯示為「已佔用」。黎詠斯攝。
車位被佔用後,應用程式上就會顯示為「已佔用」。黎詠斯攝。

機電署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李嘉俊表示,該署近年開發了一個無線低功耗傳感器網絡-政府物聯通 (GWIN),採用遠程(Long Range; 簡稱LoRa)無線通訊技術,具低功耗及支援長距離傳輸的特性,傳感器單靠電池已可與相距達7公里的基站作實時連接,省卻傳統傳感器需要獨立設置鋪設網絡及供電問題,大大降低安裝成本和複雜性。

通過裝設不同的感測器,李嘉俊指,GWIN可構建各種智能應用,來提升公共服務質量以及便利市民,例如智能內置GPS 定位技術的定位裝置,全方位網絡覆蓋偏遠郊野地區, 當遠足人士透過裝置主動發出緊急求救信號,系統管理人員可透過綜合管理平台收到求救信號及翻查使用者過去位置紀錄,協助搜救隊伍快速定位並進行搜救,增加救效果速度。

曾與民安隊合作推出試驗計劃

機電署曾與民眾安全服務隊合作推出試驗計劃,在圓墩營舉行的周年演習及民安隊少年團野外定向比賽中試用GWIN搜救系統,保障工作人員及參賽隊伍的安全。每名參賽者獲派行山安全手錶裝置,這裝置具備定位、求救及電子圍欄功能,如出現緊急情況時,參賽者可利用手錶發送求救訊號,而在系統管理平台收到求救訊號後,機電署在現場設立的後援中心會把該手錶裝置的實時定位位置通知 民安隊工作人員,以提供協助。

利用搭載小型GWIN基站的無人機 為個別訊號盲點提供覆蓋

此外,機電署現正測試另一款可以連接智能電話的GWIN定位裝置,裝置可同時接駁流動網絡及政府物聯通網絡,以增強其定位追蹤能力。為覆蓋整個野外訓練範圍,在進行野外訓練時,可利用搭載小型GWIN基站的無人機為個別訊號盲點提供覆蓋,更全面地保障山野訓練活動的安全。無人機基站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設置並針對特定的位置增強訊號覆蓋,對於需要臨時加大野外訓練範圍和突發情況可以派上用場。

實時得悉停車場的空位數目

機電署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香美珍表示,GWIN亦可實時監測非收費錶路旁泊車位空置情況 現時不少停車場使用了停車場車位監控系統,讓駕駛者能實時得悉停車場的空位數目。但在一些偏遠位置如非收費錶路旁泊車位,由於沒有網絡覆蓋或沒有電力供應,這些系統在安裝監控系統上可能會遇到困難。

為了讓駕駛者獲取非收費錶路旁泊車位的實時空置資訊,香美珍表示,現時有約250個非收費錶錶路旁泊車位安裝了感應器及透過GWIN傳遞訊號,以探測該泊車位是否已被佔用,方便駕駛者實時得悉泊車位的狀況。感應器可用電池運作,可在沒有供電的地方快速安裝運作。泊車位感應器採用雷達及地磁感應技術,以探測泊車位是否被佔用。

感應器不會蒐集任何個人資料

機電署強調,感應器並不會蒐集任何個人資料、車輛型號或車輛登記號碼,以保障私隱。 現時已安裝感應器的非收費錶錶路旁泊車位位置包括西沙路、新娘潭路及大欖涌郊遊徑等的私家車、殘疾人士及旅遊巴泊車位。

防洪監察系統

至於防洪監察系統,機電署和渠務署在香港多個渠底下安裝了GWIN傳感器,實時監察地下水位及漏水情況。但因為在金屬渠蓋下,傳感器難以把信號傳送到地面基站。有見及此,機電署委託了本地大學設計特別天線,把金屬渠蓋的信號成功傳送到監察系統。是項設計發明已經取得專利。

面對機電設施老化及人手不足的問題,機電署指,GWIN可以配合不同的傳感器用於偏遠機房內,收集各式各樣的數據並即時傳送到區域數 碼監控中心進行分析,及早預測機房內設施的潛在問題並適時跟進, 同時減少現場巡查人手的需要。

機電署會積極向其他部門推廣此項技術

機電署高級電子工程師(數碼科技)馬燦興表示,目前技術尚未供公眾使用,機電署會積極向其他部門推廣此項技術,並支援相關部門透過合適活動向公眾提供服務。他指出,負責收集數據的基站現時主要設立在政府建築物,要大範圍應用技術遇到最大的困難是解決在私人地方建立基站所衍生的問題。機電署已應用無人機搭載流動基站,在特殊環境中臨時擴大傳輸範圍,同時亦努力與其他部門合作,盡快尋找合適地點安裝固定基站以擴大網絡覆蓋。

機電署兩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項

另外,機電署的「政府物聯通安全定位裝置及無人機基站技術」於2022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銀獎;而機電署另一項發明「遠程網狀網 路技術擴展覆蓋範圍」亦於2023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中獲得銅獎, 這項發明將附近的中途物聯通基站互相連接,令本來沒有流動網絡覆 蓋的基站都能接駁至伺服器,大大擴展離島或鄉郊地方的GWIN應用。 機電署將不斷優化政府物聯通的智能應用,為智慧城市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記者:黎詠斯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