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改革|立法會恢復二讀辯論 吳秋北︰舊制度全面崩壞 淪為反中亂港工具

2023-07-05 15:00

立法會大會二讀區議會修例草案。資料圖片
立法會大會二讀區議會修例草案。資料圖片

立法會今日(5日)恢復二讀辯論《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民建聯主席、九龍城區議員李慧琼表示,由2000年擔任九龍城區議員至今,轉眼已服務近24年,這段時間她見證區議會不同變化,必須承認香港走入政治極端期,2014年佔中、2019年反逃犯條例期間,區議會性質出現急劇變化,由原本服務市民的平台,扭曲成為反中亂港的政治平台,令人十分憤怒。

她認為,當局撥亂反正責無旁貸,予以支持,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過往區議員的努力,強調區議員是特區政府最貼地氣的前線工作隊伍,明白社區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時的良好「探熱針」。

立法會今日恢復二讀辯論《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立法會今日恢復二讀辯論《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資料圖片
現屆九龍城區議員、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新方案的混合模式能立體呈現地區意見,可宏觀地探討問題,避免過分民粹。資料圖片
現屆九龍城區議員、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表示,新方案的混合模式能立體呈現地區意見,可宏觀地探討問題,避免過分民粹。資料圖片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指,區議會制度逐漸全面崩壞,淪為反中亂港的工具,而區議會的運作資金來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資料圖片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指,區議會制度逐漸全面崩壞,淪為反中亂港的工具,而區議會的運作資金來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資料圖片
陳凱欣批評辭職區議員「最初信誓旦旦,最後揮一揮衣袖,隨即拋低市民」。資料圖片
陳凱欣批評辭職區議員「最初信誓旦旦,最後揮一揮衣袖,隨即拋低市民」。資料圖片
梁美芬指2020年區議會成反中亂港「重災區」,認為需要「去政治化」。資料圖片
梁美芬指2020年區議會成反中亂港「重災區」,認為需要「去政治化」。資料圖片
狄志遠指區議會在地方行政及培養人才方面發揮不可代替的角色。資料圖片
狄志遠指區議會在地方行政及培養人才方面發揮不可代替的角色。資料圖片
李慧琼表示,區議員是特區政府「最貼地氣的前線工作隊伍」,明白社區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時的良好「探熱針」。資料圖片
李慧琼表示,區議員是特區政府「最貼地氣的前線工作隊伍」,明白社區需要,是政府推出政策時的良好「探熱針」。資料圖片
廖長江指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形容為走完愛國者治港的「最後一公里路程」。資料圖片
廖長江指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形容為走完愛國者治港的「最後一公里路程」。資料圖片

李慧琼又分享,「落區對我嚟講,好似返到屋企咁樣,最唔開心嘅時候,或者最想收集意見嘅時候,都會選擇落區」,因為她相信智慧在民間。她期望以新制產生的區議員、民政專員、官員等,日後繼續與市民保持緊密及廣泛的聯繫,才可掌握民情民意。現屆九龍城區議員、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指,近年民選區議員趨向民粹,他們「只顧自己一畝三分田」,過於着眼自己選區的利益;相反委任的區議員表現非常良好,「能夠從大局考慮問題」;例如當年啟德未有民居時,民選議員往往忽略區內的規劃,反而委任議員有通盤考慮,有關建議亦獲政府採納。他認為新方案的混合模式能立體呈現地區意見,及宏觀地探討問題,避免過分民粹。

陳凱欣批辭職區議員「最初信誓旦旦,最後揮一揮衣袖,隨即拋低市民」

前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批評,辭職的區議員「最初信誓旦旦,最後揮一揮衣袖,隨即拋低市民」,最能感受到區議會政治化的惡果是,三年新冠疫情期間,社區本來很需要區議員幫助組織、動員、支援抗疫工作,但因為大量區議員辭職,辦事處已經人去樓空,令社區很多弱勢社群都沒有人幫助,令當時的社區抗疫工作舉步維艱,「如果區議會沒有出現政治化,沒有出現大量區議員出缺的情況,呢幾年的抗疫工作會唔會做得更好呢?基層市民受苦會唔會可以少啲呢?」

吳秋北︰「黑暴」區議員服務如「氹狗」

工聯會會長、立法會議員吳秋北指,當時有「『黑暴區議員』好似氹狗一樣,要市民說出黑暴口號,先能夠得到服務,豈有此理!」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是可忍,孰不可忍」。他指,區議會制度逐漸全面崩壞,淪為反中亂港的工具,而區議會的運作資金來自公帑,是「食碗面反碗底」,必須通過改革制度,及時堵塞漏洞。

狄志遠︰區議會助培養人才

新思維狄志遠表示,民選議員需就地區事務向政府反映民意以改善民生,監察政府在地區管理的工作、推動社區建設。他亦提及區議會是培育政治人才的地方,他以今日的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及民青局局長麥美娟為例,擔任區議員時表現出色,為民請命,指區議會在地方行政及培養人才方面發揮不可代替的角色,因此他樂見當局保留區議會。

他指區議員將民意帶入議會,讓政府制定政策時充分考慮民意,認為改革後只有2成屬民選議員,擔心委任議員因其正職繁忙而在處理地區事務時較被動,亦希望民政專員(DO)能公平公正處理議會程序。有人稱民主會帶來破壞,他則認為若能進入議會已代表愛國愛港,表示應讓不同聲音進入議會,以達致求同存異形容「對話總比對抗好」。

梁美芬︰2020年區議會成反中亂港「重災區」 需要「去政治化」

經民聯的梁美芬表示自己曾任3屆直選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認為無論直選、委任、或是有專業背景的參選人也要協力做好地區工作。她形容2020年的區議會成了反中亂港的「重災區」,認為需要強調「去政治化」,讓愛國愛港人士透過多渠道參與地區工作。

對於有意見稱直選減少會降低區議會認受性,梁美芬則不認同。她表示在2015年與一位靠激進、沒有做過地區工作的候選人參選時只以輕微票數之差「險勝」,她就認為民選議員也不代表就能發揮功能、做好議員本份。她更笑稱自己在社區因滅鼠患而成名「響朵」的政績。

廖長江︰完善地區治理體系 走完愛國者治港的「最後一公里路程」

法案委員會主席廖長江表示,區議會自回歸以來越趨政治化,成為政治角力場所,當中有2019年當選的區議員為「政治表態」而「捨棄地區民生」,阻撓政府施政,相信新制度有助選出優秀、合適的區議員。廖長江形容完善地區治理體系,是繼選舉委員會、立法會、行政長官選舉後,走完愛國者治港的「最後一公里路程」。他表示條例草案審議工作已經完成,委員會支持政府提出的擬議修正案,亦不會提出修正案。

立法會主席梁君彥表示,立法會會議暫停,明日將繼續辯論《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草案》。

記者︰何嘉敏、陳俊豪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