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資助設智能生產線 啤酒廠指產量最高可提升至原來的6倍

2023-04-21 00:00

近年政府大力推動「香港製造」再工業化腳步,為向「再工業化」注入更大動力,政府在2年多前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20億元,以推行新的「再工業化資助計畫」,資助生產商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最高資助額達項目總支出的三分之一或以1,500萬元為上限。計畫自推出以來,至今已有幾個項目落地。有參與該計畫的啤酒廠與政府合作,共耗資800萬元引入智能生產線,在減少20%原材料的情況下,釀造的容量可提升至原來的3倍,產量最高更可提升至原來的6倍。該廠表示,現時項目已進入科研數據觀察期,對前景充滿信心。

創科署推工業化資助計劃,左起:香港啤酒公司總經理馬藝嘉、專業釀酒師杜景琛及創科署前署長潘婷婷。 褚樂琪攝
創科署推工業化資助計劃,左起:香港啤酒公司總經理馬藝嘉、專業釀酒師杜景琛及創科署前署長潘婷婷。 褚樂琪攝

「再工業化資助計畫」是以1(政府)比2(公司)的配對形式,由政府資助生產商在港設立智能生產線。截止上月中,計畫委員會共收到49宗申請。已評審45宗,並同意支持30宗涉及50條智能生產線的申請,涉及食品製造及加工、醫療器材、建造材料、生物科技、納米纖維材料、製藥(包括中藥)、器材配件、紡織及製衣、電子和衞星製造等行業,總資助額超過2.7億元,而企業配對資金約為7.3億港元。但其中有8宗在獲得支持後,因生產者經營環境及公司自身規畫轉變而自行撤回申請。

獲政府資助約270萬並已投入智能生產線的香港啤酒公司,業務是向酒店、餐廳、超市及酒吧供應精釀啤酒,本身投入資金約550萬元。智能生產線設於公司位於柴灣的4200呎廠房中,涵蓋優化釀酒過程,發酵參數,精簡包裝等,目前已投入運作近8個月。該公司總經理馬藝嘉表示,正利用智能生產線搜集更多工業數據,以進一步完善成品,提升質量,其後更會加大產量。

  創科署推工業化資助計劃,左起:創科署助理署長(資助計劃)黃文忠、前署長潘婷婷、香港啤酒公司專業釀酒師杜景琛及總經理馬藝嘉。 褚樂琪攝
創科署推工業化資助計劃,左起:創科署助理署長(資助計劃)黃文忠、前署長潘婷婷、香港啤酒公司專業釀酒師杜景琛及總經理馬藝嘉。 褚樂琪攝

該公司專業釀酒師杜景琛表示,目前在啤酒發酵過程中最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之一,是如何能實現精確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若有一個環節出差,成品的口感會截然不同。在未有智能生產線前,釀酒師須在7至14天的釀酒過程中手動調節和記錄數據,但手動和目測始終難以實現精準地分析成品、以及檢討中間環節的控制。而酒液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和令溫度上升,如不及時進行減壓和溫度調節控制,會導致啤酒口感受影響,甚至發酵失敗。

他續說,引入智能生產線後,釀酒師現可通過電腦控制溫度、氣壓,發酵過程亦可通過屏幕隨時隨地監測和收集數據。現時更可時刻在手機或電腦上看到生產情況,之後亦可重溫和檢討工作中的失誤,大大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他又提到,之前該公司有8名釀酒師,智能生產線啟用後,人數不減反升,共19人,主要是需增聘一些專門科技人員,協助分析和檢查釀酒前中後期間數據。

談及引入智能生產線的困難,杜景琛説,項目開展初期正值疫情,外籍工程師未能到現場指導自動化設備,故在進行遠程指導的初期有一定技術困難,但現已克服。馬藝嘉就提醒有同樣需求的生產者可規畫好發展目標,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並與創科署積極溝通以解決技術和創新的問題,自有更有成功機會。

記者 謝宗英

---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