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郊保育系列|整合村民口述故事 出版《谷報》還原歷史

2022-12-31 08:43

袁智仁形容《谷報》為「凝聚劑」。
袁智仁形容《谷報》為「凝聚劑」。

鄉郊保育辦公室密鑼緊鼓地改造另一客家村落——谷埔。谷埔位於沙頭角海東南面,雖然谷埔農村生活不再,但回憶仍扣連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村民及他們的下一代。有團隊去年起走入村落,並線上訪問已遷走的村民,綜合他們的口述故事、舊照片、畫作,編印《谷報》創刊號,不但送到村民手上,同時盼讓大眾了解村落的歷史。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重聚谷埔」研究員袁智仁受訪時指,有別於其他復修或活化計畫,「重聚谷埔」是相對軟性的項目,透過探索村內發展和村民故事,更詳盡地紀錄村落歷史與生活足印。

袁智仁形容《谷報》為「凝聚劑」。
袁智仁形容《谷報》為「凝聚劑」。

連英譯本寄予海外舊村民

四人團隊由起初只認識兩名村長,至今已接觸約五十名村民,詳細訪問了其中的三十位,令原本只有約一千字的坊間資料,變成有逾五萬字的歷史整理,更出版兩份《谷報》地區報。

他表示,雖然多數村民已搬走,但要接觸他們並不困難,透過Zoom、WhatsApp等渠道已可進行訪談;線下則印製刊物,連同額外製作的英文譯本,寄到移民至英美加的村民手上。

袁智仁形容《谷報》為「凝聚劑」,在收集故事的同時,希望透過活動重新連繫村民,例如早前邀請啟才學校最後一任校長和約三十名校友回校,再次唱出重新編製的校歌,「我們舉辦活動愈多,村民參與度愈高,多啲返屋企」。

相關新聞:
鄉郊保育系列|沙頭角谷埔「針灸式」復育 客家村屋擬變廢墟公園:https://bit.ly/3VyRiZu
 

他又認為,現今村民的定義已變得廣闊,不一定要長期居住,不少搬出市區的村民每逢假期或退休後都會回家。而谷埔移民潮的歷史,正好與香港現時的情況相近,未來計畫舉行更多展覽,及帶領導賞團參觀當地超過九十年歷史、但未被評級的大宅。

他憶述多年前途經谷埔,看到夕陽餘輝投射在金黃色的蘆葦田,直言是人生中看過最美麗的日落,雖然重回舊地發現該處已變成紅樹林,但樂見村落慢慢回復生氣,「村里最美麗的事物並非蘆葦,而是當地村民和他們的故事」。

記者:黎倩彤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