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雜誌|向戰亂國施人道救援 盧沛赫堅持熱鍋送暖

2022-12-19 08:34

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盧沛赫回首近三十年光陰,無悔投身人道救援的決定。
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盧沛赫回首近三十年光陰,無悔投身人道救援的決定。

 戰爭與逃亡,對香港人來說彷彿很遙遠,然而,向危難中的人施以援手,卻從無遠近之分。近日一位難民援助者親臨香江,細訴各國戰亂背後的人道危機,親證救急扶危無遠弗屆。生於柬埔寨的盧沛赫(Vanno Noupech),去年正式來華履新,擔任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他兒時經歷戰亂跟家人失散,孤身熬過難民營生活,更成為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美好前途當前,卻選擇以施助者的身分返回前綫,最後投身人道救援近三十個年頭。難民問題難以解決,但盧沛赫堅信一路走來沒有白過,他笑言,「如果有日我們『失業』了,將會是對世界最美好的禮物。」 記者 仇凱瑭 攝影 陳極彰

下機不足二十四小時的盧沛赫,上午接受記者訪問,緊接着又跟政府官員會面,臉帶一絲倦容的他,直言短暫來港數日行程緊密,但當提到加入難民署的初衷,即抖擻精神娓娓道來。

戰亂失雙親棲身難民營

  盧沛赫自小舉家跟隨擔任柬埔寨外交官的父親四處生活,在埃及、智利和俄羅斯等地也生活過一段時間。後來他們回到柬埔寨時遇上內戰,揭開盧沛赫人生顛沛流離的序幕,「我跟父母失散,在泰國邊境的難民營逗留了四、五個月。」難民營的經歷,既刻骨銘心,亦奠定了他堅毅不屈的性格。他指,當時不懂說英語,在營中收到一張身分小卡,寫上「UAM」三字,他曾誤以為自己在營中有新的稱呼,更愚昧地嘗試發音,後來才得悉這三字代表「沒有同行者的未成年人(Unaccompanied Minor)」,那暫代的「名字」最終也因雙親的離開,成為不爭的事實。後來幸獲一位婦人主動提出收養,他得到獎學金完成學業,更在俄羅斯考獲工程學學士學位,之後回到家鄉柬埔寨工作。

盧沛赫(前排左一)被派往逾三十個國家執勤,圖為○三年攝於阿富汗。
盧沛赫(前排左一)被派往逾三十個國家執勤,圖為○三年攝於阿富汗。

曾在30多國執行人道救援

  難民營的生活,令盧沛赫深明言語不通的無助感,他憶述兒時曾透過翻譯員跟慈善機構的員工搭話,「我說法語和俄語,再被傳譯成英語,但後來聽到員工用法語談論我的情況,所翻譯的內容顯然不太對勁。」因此推動他致力學習多國語言,精通柬埔寨語、英語、法語、俄語及意大利語,更意外令他得到一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就在他返鄉不久,被選上加入「聯合國初級專業人員」計畫(Junior Professional Officer Programme),原本預期只有兩年的工作計畫,沒有為他的救援生涯畫上句號,最終更演變成逾二十年的長征。

  無論是在九六年俄羅斯車臣危機期間,還是九七年盧旺達種族滅絕大屠殺發生後,盧沛赫均身處一綫參與人道主義救援行動,「不斷從一個熱鍋跳至另一個。」這些年來,他被派往阿富汗、巴基斯坦、畿內亞、蘇丹和格魯吉亞等逾三十個國家執勤,盧沛赫指,沒想過長大後能以另一身分重回難民營,彷彿看到自己過去的影子,「感受難以言喻,早上四、五時出發,工作至晚上十時回家,你會覺得自己完成了非常重要的任務;他們不必道謝,但你可以在難民的眼中,看到其感激之情。」

  他沉澱過來,憶述參與盧旺達大屠殺救援的一點一滴,「我們在一片混亂間抵步,面對緊隨其後的種族滅絕危機,刻不容緩。」眼見約五十萬人在國內流離失所,還有從烏干達、剛果返回盧旺達的難民,龐大的人口遷移讓盧沛赫感到吃力,「當時我經驗尚淺,卻已站在前綫協助接收返回者。」他坦言,兒時在危難中活過來的經歷,讓他當機立斷,在營地作出準確的判斷。

盧沛赫曾遊歷多國,體驗不一樣的人生。被訪者提供
盧沛赫曾遊歷多國,體驗不一樣的人生。被訪者提供

肩負重任上前綫指揮救援

  還是初級員工的盧沛赫已被賦予重任,「當時難民營受襲,我奉命疏散難民,後來更被派至科索沃戰爭的前綫指揮救援。」他指,站在前綫要同時處理千萬種決策,「要用最少的資源佔據前綫,克服最大的需求,不容易但很值得。」盧沛赫口中一句「不容易」,聽出他所背負的重任非能人所及。

  「跟護衞一同工作,經過一些危險的要塞,甚或在檢查站跟兒童兵周旋,每次都讓我憶起童年往事。」面對無數處於悲痛中的家庭,猶如看到當初的自己,但現實不容許盧沛赫為每個家庭停下腳步,「當你被一個家庭所遭遇的苦難動容,自然會想為他們做盡一切能力所及的事,但當向更遠處張望,便明白要管理情緒,因為我們的工作是要為更大的群體解決問題。」他坦言,妥善處理一、兩個家庭固然是好事,但不能忘記背後要解決數十萬人的危機,必須以大局為重。

職位愈高壓力愈大

  職位愈高,壓力愈大,但當他憶起過去跨過的每一道難關,便總是繼續自願前往水深火熱的國家救助,「向人提供援助,總比接受救援為好;要記着與你所幫助的人的痛苦相比,你的任何感受都微不足道。」盧沛赫直認剛強不屈,雖然壓力和挫敗大得無法承受,但眼前的受眾切實需要援手,便要妥善處理情緒投入工作,「我相信兒時已到達了人生谷底,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更美好。」他笑言,「如果有日我們『失業』了,將會是對世界最美好的禮物。」

  盧沛赫深信自己絕對不是唯一的施援者,堅信世界上有很多前難民,努力脫離苦難後都邁向成功,正以不同的方式為世界作出貢獻。面對身經百戰的盧沛赫,記者以一個簡單的問題作結:你開心嗎?此時,他點頭並報以微笑,打破這沉重的話題,「現在我可以跟家人一起吃晚飯,看到我的孩子成長,我認為這就是幸福了!」

每日雜誌 全文刊《星島》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